10月6日中秋节。8时30分,大运河畔还是一派宁静。而此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的“锦帆”志愿者游丹婷已经到了办公室,准备当天志愿活动需要的物资,并根据志愿者报名情况进行任务分配。9时,观众进入博物馆,身着青绿色马甲的“锦帆”志愿者准时出现在各自岗位,通过定时讲解、辅助社教等方式,带领观众在博物馆里探索悠悠运河。
上午,游丹婷的主要工作是在服务台提供咨询、存包等服务,并维护定时讲解现场的秩序。到了下午,她又出现在“锦帆”志愿者团队独立开展的一项社教活动现场,辅助讲课老师分发物资,并帮助参与者解决一些小问题。
游丹婷向记者介绍,本次社教活动围绕扬州“月亮城”美誉,带领参与者在博物馆里参观扬州赏月相关内容,再通过课件拓展扬州赏月的历史故事,最后带领大家完成一幅扬州赏月主题拼图。“与往常的社教活动不同,这次活动是面向中老年群体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很多观众反馈能够在中秋佳节参加这样一场有意义的活动非常高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
结束下午的工作,游丹婷并没有回家过节。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这个假期,中运博延长开放时间至21时,并在夜间推出多场活动。因此,游丹婷也决定在博物馆里度过这个中秋节。当晚,她为3场演出提供了秩序引导和咨询服务,很晚才回家。
志愿者工作紧凑而充实,这个假期,游丹婷有3天都是如此度过的。她说,虽然牺牲了和家人过节的时间,但能和其他志愿者以及全国各地的观众一起过节,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假期,志愿者徐明汇也有2天是在中运博度过的,他的主要工作是讲解和摄影。已经成为“锦帆”志愿者3年的他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中运博便“一票难求”。面对大家的参观热情,志愿者要及时提供服务,展现中运博乃至扬州城市形象,同时还要不断精进自己的讲解水平。
徐明汇说:“我在讲解中喜欢与观众提问互动。在10月5日的一场讲解中,我遇到一个知识储备量让我很惊讶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观众,如果他们提出我不知道的问题,还是比较尴尬的。因此,我在积极参加馆方培训的基础上,主动学习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知识,力争以准确而平实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中运博,了解大运河。”
这个长假,中运博累计组织256人次“锦帆”志愿者参与服务,开展定时讲解40余场,辅助馆内各类活动216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0个小时。这支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正如其名,成为大运河畔扬起的“锦帆”。(邰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