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乌海市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发布时间:2015-06-10 14:2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6-10

  近年来,内蒙古乌海市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常态化建设上,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将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当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惠民,着力用“三化”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制度为标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制定了《乌海市政府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配套出台了《乌海市群众文化奖励办法(试行)》、《乌海市“十个全覆盖”村文化室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等11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乌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框架和具体指标。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项目建设推动均等化。结合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书法五进”的创建、“十个全覆盖”村文化室等建设项目,推进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体系。目前乌海市已建成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各类文化广场149个(市级“群众文化特色广场”24个),“小剧场、小舞台”43个,“书法五进”示范基地(活动室)115个,建设社区和农区综合文化室91个,农区已基本实现综合文化活动室全覆盖。以资金投入推动均等化。充分发挥“以奖代补”资金作用,市、区财政每年共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扶持文体类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利用“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补助经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14年,中央、自治区共下达乌海市、区两级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补助经费448.6万元,用于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文化站等20个公共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工作,每年接待市民60余万人次。以人才培养推动均等化。结合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将市歌舞团37名专业技术人员下派到社区、农区担任文化辅导员,对基层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开展专业培训,带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均衡发展。2014年,乌海市共开展群众文艺骨干培训活动210余次,培训人员13000多人次。

  三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推进惠民文化活动常态化。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作为文化惠民的主渠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书法五进”、“天一剧场”文化惠民大舞台、社区文化艺术节、群星艺术大赛、广场文化艺术节、大漠湖城书香飘等8大文化惠民品牌。2014年开展各类书法活动292次,免费赠送春联1.3万幅,举办书画摄影展览24次;“天一剧场”文化惠民大舞台全年免费演出42场,超过3万名市民观看;“第十八届广场艺术节”举办专场演出22场,近30万市民观看;2014年社区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活动248场;“第四届群星艺术大赛”举办合唱、戏曲、广场舞等6类赛事,共有136支群众艺术团体、3000余名文艺爱好者参加了比赛,评选出各类优胜团体和优秀作品196个(件);全年开展“百团千场”文化下乡126场次、免费放映电影320场次,近20万人次观看;新建企业流动图书点2个,为社区和草原书屋配备、赠送、更新图书31000册;邀请区内外演出团体演出11场次;编制了“大漠湖城书香飘”全民阅读推广五年规划,开展了“名家系列讲座”、“诵读经典大赛”、“图书漂流”等主题阅读活动28次,多元化培养市民读书习惯。推进精品文化活动常态化。高品质举办了第六届“黄河明珠·中国书法艺术节”,开展了“墨舞中华?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精品书画汇展”、黄河万里图等大型书画展览16次,举办了第三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金秋走进乌海”收藏精品拍卖会、唐密茶道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