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自2013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创建主要指标高质量完成。截至2015年底,嘉兴《创建规划》所列37项主要指标已全部完成,其中图书馆持证读者占服务总人口比率、市县两级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市县两级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场次、示范区创建投入资金等多个指标完成情况达到创建规划的200%以上。对照《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东部)》7大类28项72个指标,嘉兴自评全部为“优秀”,高标准完成示范区创建要求。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嘉兴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城乡覆盖率已达3万人每馆,接近发达国家水准。图书馆人均藏书已由创建初期的1.23册提高到1.5册,持证读者占服务人口比率从12.6%提高到17.1%,年人均到馆次数由1.87次提高到2.6次,图书流通率由1次提高到1.16次,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公共文化活动方面,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达1169.5万人次,比创建初期增长了64.56%;已实现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看1.17场电影、每年看5.45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8.4场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促进了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全市平均每村(社区)业余文艺团队数已达3.6支,是创建初期的1.8倍;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4.4人,为创建初期的1.7倍。截至2015年底,“文化有约”网站总访问量已突破300万次,推出项目2657项,计9286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达150多万人次。
三是文化活动品牌知名全国。成功打造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双年展等特色文化品牌。以乌镇为舞台,将文化与市场、戏剧与旅游紧密结合,成功打造了“乌镇戏剧节”这一高端文化品牌。以南湖合唱节为平台,以创作、培训、普及和展演为内容,打造了“南湖歌城”品牌。以传统剪纸、刺绣、灶画、蓝印花布等农民画艺术元素为内容,打造了“秀洲·中国农民画”品牌。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动漫展区作品展、“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公益演出、“红船向未来”首都文艺志愿服务联盟走进嘉兴、文化部第六届中国少儿合唱节等重量级文化活动在示范区创建期间精彩呈现,为群众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四是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示范区创建以来,全市“双百、双千、双万”送文化活动(百场广场电影放映、百场广场文艺演出,千支农民文体队伍建设、千场戏曲歌舞演出,万场电影下农村进社区、万册图书下农村进社区)常年开展,春节元宵系列文化活动、“社区之声”文艺调演、乡村文化艺术周、校园文化艺术节、新居民文艺汇演、“文化走亲”、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不断,活动水准不断提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城乡居民参与面越来越广,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帮兄弟回家”“夕阳红e族”“禾禾”等面向新居民及其子女、老年人、少儿等特殊人群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来源: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