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宁波市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四大体系”,全市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至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5%,超过全市GDP年均增速5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28.6亿元,占全市GDP的4.1%,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总量上排名浙江省第二,文化法人单位机构数增加到25856家,文化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
一、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近年来宁波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针对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从空间布局、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组织重视等多方面作了全新的制度设计,并从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文化贸易消费、人才等五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政策。2015年5月,又出台了《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拟定了重点产业发展工程、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工程、重点园区升级强化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程、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工程、文化与产业融合工程、合作交流平台搭建工程、消费市场拓展工程、文化人才支撑工程等九大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强化统筹领导、细化落实方案、完善要素保障、加强考核督查等四大保障措施。今年将发布《宁波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创新要素保障体系
近年来,宁波市先后创办了文化创意支行,创设了中小文化企业担保风险补偿计划,举办了多场文化企业融资洽谈会,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金融机构累计为1127家文化企业、22个园区(基地)和83个重点项目提供了金融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市文化贷款余额618.86亿元。着力构建重点企业的服务和激励机制,以目前832家规模上限文化企业为重点,建设重点企业数据库。建立重点企业文改领导小组成员联系服务制度,帮助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发布企业主要数据排名,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升位增量奖励计划,对贡献度大、进步明显和新升规限上的企业,每年度实施公开表彰奖励。建立上市企业资源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通过资本运作快速做大做强。
连续多年举办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文化产业报告会和文化产业总裁研修班。协调国土部门加大土地供给保障力度,对列入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在年度用地计划中重点予以安排。
三、搭建招商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参加重要文博招商活动。先后组织200余家重点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义乌文博会、杭州动漫节等国内重要文化产业展会。在浙洽会、“上海·宁波周”期间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洽谈会,引进签约30余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近50亿元。
二是依托文化产业促进会平台开展服务。通过宁波文化网、宁波文化产业网、公众微信和新浪微博等平台进行政策发布、信息交流,为广大文化企业提供多种服务。
三是加大重点园区建设和招商力度。按照“加强整合,合理布局,明确定位,特色发展”的原则,在推动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五大示范园区提升发展的基础上,在各县(市)区谋划建成了一批符合当地经济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若干个有战略带动作用的规模化园区。
四、构建考核统计体系
根据国家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年)》标准,文化产业分为十大行业: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共涉及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经信委、商务委等17个职能部门。为此,宁波市文改办牵头将十大行业120个小类全部分解归口部门管理,落实职责和发展任务。
同时借鉴上海、深圳、杭州等文化产业先进城市经验,加快研究制定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以更加全面反映和掌握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对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分解并下达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