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与艺术家对话"系列教育活动新年首场迎来开门红
发布时间:2014-01-14 10:59 来源:中国美术馆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美术馆 2014-01-14

    201419日下午3,中国美术馆一层4号展厅分外热闹,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举办的“与艺术家对话”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之“我的书法立场——与艺术家黄君对话”正在进行。此次活动,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邀请艺术家黄君先生,结合个人展览“我心匪石·黄君书法展”为广大观众阐释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回答观众的疑问,并引导大家欣赏展览作品。轻松活泼的谈话形式、生动的现场讲解,吸引了书法爱好者和在场观众驻足参加。

 

  书法家、学者、诗人黄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授,是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20052012年两度被评为“中国书法十大人物”,《人民文学》推介的“诗书12家”之一。 

  活动现场黄君从中国书法书体和风格演变、书法创作的基本类型、对当代书法状况的看法、此次展览的理念等角度阐述了他的书法立场。 

  结合书法作品所表现的书法家思想、心灵和性格,黄君把中国书法归为四种类型:一、趣味性,主要是依据书法家创作时的心理和兴趣来判断,例如早期的鸟虫书等,这也是中国书法的传统;二、功用性,古代书法文本庞大,书写严谨,大多数书法家强调技法,本着一定要写好的心态进行书法创作;三、抒情性,主要表现他们创作时的心理世界,例如颜真卿、苏东坡,他们都写得很潇洒;四、理念性,包括自然审美创作、典型风格创作和现代观念创作。例如古人王羲之、黄庭坚等毕生对于个人风格的追求。在谈到当今书法状况时,黄君先生表示看好当代书法的持续升温和笔墨训练上的成就,但也指出当代书法家对时代文化的关注不够,不太注重书法创作的精神涵蕴。 

  提问环节中,黄君就观众提出的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书法创作如何体现时代文化,如何理解书法的精神性等,如何评价毛泽东书法等一一做了精彩和细致的回答。之后,黄君引领观众漫步展厅,亲自讲解了他的作品。他将重点作品的创作过程、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使用的纸张材料等做出了详细地解释,表明自己的艺术主张。 

  此次活动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推出的“与艺术家对话”品牌活动之一,2014年首场便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热情参与。大家称赞这种形式机动活泼,希望今后经常举行此类学术性的公共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