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设施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建设国际大都市进程的一个缩影。主要特点是:
一、领导重视,合理布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天津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并取得了尤为突出的成果,为日益丰富不断增长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城区与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逐步改变了以往过分集中于市区繁华地段的习惯作法。相继在市区天拖南、体院北新建居民区配套兴建了滨湖剧院、红旗剧院、海地剧场、珠江影院等一批多功能群众文化设施;在环城四区及五个县,建成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和影剧院,将天津市文化设施建设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与此同时,全市的文物保护建筑、风貌特色建筑和革命遗址的保护、维修、开发与利用成效喜人,先后投资完成了被誉为“千年第一修”的蓟县独乐寺大修和大沽口炮台遗址的维修工程,使其恢复了原有风貌,与新兴文化设施相得益彰,为天津市风貌游览区增添了时代特色与历史魅力。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市委、市政府把繁荣文化事业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了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全市相继建成天津图书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和自然博物馆等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及其它不同规模与造型的新型文化设施近20座,创造了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景观,与天津市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相匹配,对拓宽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域,提高市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精心打造,硕果累累
1994到2002年间,全市文化设施总投资5.36亿元,总建筑面积112216平方米,先后建成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和自然博物馆,重点维修了中国大戏院、艺术博物馆、戏剧博物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新建了11个区县图书馆,7个区县文化站或文化中心,完成了9家电影院、影剧院的技术改造,初步形成与天津市城市地位和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设施网络。
同时,天津市又先后完成了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乐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新建工程及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新建工程等建设,扩大了天津群众艺术馆馆舍面积,使之跃升到一级馆水平。区县文化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泰达图书馆建成开馆,宁河大剧院、东丽影剧院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塘沽区文化艺术中心、区图书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河东区文化馆,津南区文化中心,北辰区图书馆、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展览馆和静海县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纳入当地建设规划,有的已经开工。
三、发挥作用,成绩斐然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已初见规模,为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市共组织群众性专题文艺演出4022台,各类文化展示428项,放映电影30余万场,图书流通232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首届家庭文艺大赛、两届农民艺术节、首届农民电影节、老年音乐节、第一、二届大学生电影节、天津市读书节及滨海艺术节,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津图书馆和天津少年儿童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
如天津图书馆建成后,从每天接待800多人次发展到日均接待读者5000人次以上,双休日达6000至7000余人次。目前,年总流通人次113.8万人次,2003年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95次,丰富了天津市的文化生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九五”期间,各博物馆、纪念馆共举办各类专题展和陈列展180多个,接待观众877万余人次,创办出一批展览精品,其中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基本陈列分获全国文物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提名奖。
平津战役纪念馆开馆近7年来,年参观人次为97000人次;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年参观人次达75000人次。天津自然博物馆年参观人次为50368人次,这些文化设施社会效益显著,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四、长远规划,再创辉煌
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思路,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后几年,天津市将围绕实施天津“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继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天津文化系统高度重视这一发展机遇,特别是结合市委确定的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战略部署,已拟定出海河两岸文物遗存保护方案和新建文化设施的规划设想,旨在把海河两岸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共计108个项目。
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全市还将改、扩建一批区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乡镇(街)文化站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村文化活动室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城区新建小区按比例配套建成文化活动场所;经济发达的区县和乡镇(街)、村要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设施。到2010年,全市各区新建6000平方米以上图书馆8个,多功能综合文化中心9个,改造和新建800个坐席以上影剧院7个,8000平方米大型文化广场7个,乡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10个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进一步完善天津的社会文化网络,使现代化、标志性、高品位的新型文化设施合理布局,覆盖城乡,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篇: 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偏低 |
下一篇: 2003年全国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增幅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