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99年6月17日至28日,文化部计财司和河北省文化厅组成调研小组,对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以及所属数县文化产业开发状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查的重点是文化部门所属的文化类产业和非文化产业。后者往往是文化类产业的一个必要补充和有机的组成部分,展的初级阶段,也应划入文化产业范畴。通过为期12天我们对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了解到不少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现将调研结果反映如下:
同全国其他各省一样,河北各市、县文化工作的管理、运作模式都处在由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旧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过渡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什么成规模的文化产业,基本都是“小打小闹”。但各地又很不平衡。财政拨款均为文化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各地对财政的依赖程度又有很大不同。这里面的规律大体是这样的:凡是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对财政的依赖程度就轻,文化部门开展工作的自由度就大一些;凡是文化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对财政的依赖程度就比较重,文化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就较多。
但令人欣慰的的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地的文化行政领导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那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转变势在必行。
唐山市文化局局长王恩阳说:唐山在河北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但文化工作的困难仍然很多。单依靠财政拨款是不行的。要解决这些困难,从根本上说只有发展文化产业。
青龙满族自治县文化局长李兴庚说:不发展文化产业,路只有越走越窄,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发展文化产业。
丰南市文化体育局,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并向市委、市政府打了报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文体局局长魏风江说:“应当进一步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产业的产业带动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增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文化产业成为丰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丰南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加快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是丰南市文化事业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1998年承德市评剧团面对农村市场,仅用1万元排演了《村官》和《真情》两出戏,曾因“包装简陋”被拒绝参加省里的调演和评奖,但承德文化局不改初衷。结果两出戏虽然没得什么奖,但在演出市场上得了更大的奖:每演一场收费1000元,农民大为欢迎,连演数十场,迄今不衰。与此显成对照的是,另一些地市动辄投入几十万元搞大制作,结果奖是得了,钱却赔了。承德市文化局副局长俞??说,不能老盯着奖杯,盯着专家,得盯着市场,盯着观众。
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文化逐步要摆脱对财政的依赖,这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这一点,已逐步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所认识。尽管认识的深度有所差别,但多数人起码是在理论上承认,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为了辅助文化事业发展,而是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今后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依靠。
河北省各市、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同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较大的。各县、市之间,存在着差距,有的起步早些,有的起步晚些,或者尚未启动,但在总的看来,差距并不大,没有文化产业很发达的地区。因为从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讲,各地区之间,都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初始阶段,没有本质的不同。
相比较而言,唐山、秦皇岛等地的文化产业比较发达一些。
唐山市丰南县所属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文化服务公司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兴办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产业。如歌舞剧团每年演出收入1万余元,局办印刷厂年收入20余万元。整个文化系统年产业收入90余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工作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
秦皇岛市的昌黎县的文化单位都颇有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基层各乡镇文化站都建成了文化、教育、体育一体化的文化教育中心。几个方面的人员统一使用,投资集中,避免了浪费。各个文教中心都结合自己的优势和本乡镇的实际需要,进行有偿的培训,为当地培养各种实用人才,既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自己也有了一部分收入。这种作法是值得称道的。目前正在开展的“十万农民进教室”活动正是这工作方式的新的思路。
昌黎县发展文化产业很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该县文化局局长张凤昌说,办文化产业,一个是生产产品,一个是提供服务,生产产品起步较难,提供服务就比较容易起步,所以我们就从提供服务作起。他们注意发挥本部门人才优势,利用文化手段进行服务,该县的文化服务公司经营有摄影、台球、工艺品制作、美术装潢、电视卫星天线安装等等,都有多少不等的收益。昌黎县艺术团依托中国葡萄酒业的新星“越千年”葡萄酒厂,签订合同,改名为越千年艺术团,取得固定的服务费。
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些相对发达的地区所采取的措施,在另一些边远落后的地区并不一定适用。因为后者整体经济不够发达,提供文化服务,缺乏市场,争取企业支持又缺乏效益理想的企业。文化产业并不能独立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
丰宁是一个经济后的地区,但丰宁县文化馆几乎实现了产业化经营。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先是在坝上草原与别人合办度假村,积累一部分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后,又筹资将文化馆改造成为一个集客房、餐厅、歌舞厅、计算机培训中心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利用这些设备,日常的文化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丰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坝上草原的旅游资源,而且文化馆长李瀚雯懂得经营。
与此相对照,尊化县文体局除了局本身每年发行体育彩票有数万元的产业收入外,再没有别的产业收入。
而宽城满族自治县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则更薄弱一些,体育彩票业也刚刚开始。
产业收入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文化工作的开展。如尊化县文化局无论是开展彩色周末活动还是文化下乡活动,无论多么辛苦,从局长到演职员从不拿一分钱的补助。全靠领导带头,同志们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应该说这是令人感动的,但我们必须承认,长时间和大范围这么作,是困难的。1998年,尊化县斥资400余万元修建了新的文化馆和图书馆,整个硬件设备焕然一新,但显而易见,今后的物业管理费用必然大幅上升,如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日常工作将难以维持。
1、资金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发展文化产业首当其冲的困难是缺乏资金。比如青龙满族自治县,县财政只能满足文化部门工资的70%。县图书馆只有“文革”前的20000册书,基本没有什么阅读价值。也从未有购书经费,每年只靠出租旧房订一些杂志。文物所实际上是一个库房,展出、研究都谈不上。这种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根本没法解决启动资金。
2、人才问题。相对于资金的缺乏,人才缺乏的困难同样是非常严重的。
其一,文化艺术人才并不是经营人才。表演人才、研究人才在产业经营方面比普通人更糟糕。因为这里多了一些文化人的清高,这种气质是不利于经营产业的。
其二,文化部门严重存在人才断层现象。由于各级政府控岗控编,文化部门多出现在岗人员老化,年轻人才不能进入的现象。常常看到舞台上全是中老年面孔,演出尚受影响,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产业。
其三,人才的流失。部分善于经营,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不愿忍受文化部门的清贫,或者不愿为部门经营,宁肯自己经营,致使文化部门经营人才更加缺乏。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常常使各级文化领导干部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我们必须及早认识到,这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态,是无法遏止的,仅仅靠说教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必须把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逐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将人才留住。
3、市场问题。文化市场发育不够。这里既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同时也有群众的观念问题。河北北部山区地带,城市、农村生活水平都不太高,花十元、二十元看一场戏尚有一定困难,加之山区农村人口分散,很难形成具有规模的文化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旧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不花钱享受文化生活的习惯意识还很根深蒂固,这就给启动文化消费带来了阻力,;严重阻碍了一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这些产业徘徊不前。很典型的是,在各县市举行的“彩色周末”活动,都是人山人海,一旦收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票费,几乎就没有观众了。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观念问题。相反,在边远农村,农民则认为花钱看戏是理所当然的。
唐山市文化系统的同志已经认识到文化市场的开拓和策划问题。今年年初唐山市唐剧团排演《银杏树下》,之后一改过去的盲目送票,但也并不立即卖票,而是不断宣传,原意看戏的人到指定地点免费领票,结果保证了戏票都到了真正的观众手里。这些人看过之后大为赞赏,奔走相告,剧团抓住时机卖票,结果供不应求。遗憾的是,多数地方,尚未有这种经验。
4、政策问题。鉴于文化部门产业启动困难重重,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和倾斜应该是应有之意,但实际上却没有。即使上级部门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往往也得不到落实。反映最强烈的是国务院???年37号文件所规定的文化产业纯利润的3%返还用于发展文化的规定从未落实。甚至文化部门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争取到的用于演出的企业赞助,也要收取25%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费。
5、观念问题。文化部门的同志多年来工作、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市场几乎是绝缘的。这使得大部分文化工作者对市场是陌生的、没有兴趣的甚至是恐惧的。在调研中,我们一再发现,说起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到农村辅导等等,同志们都很兴奋,多少辛苦,多少劳累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说起经营文化产业,很多人就兴味索然,似乎觉得不务正业。客观地说,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文化部门由于它的行业特点,距市场最远,对市场最为陌生,长期以来由国家全包,所以观念转变起来更难。边远、贫困地区更是如此。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文化局,我们很惊讶地看到办公室赫然挂着斯大林像,令人顿生隔世之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观念的陈旧。
6、任务问题。文化部门首先要承担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而宣传任务和经济效益是有冲突的。为了配合各种宣传活动,文化部门必须用去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产出的作品重点必须是以宣传为主要目的。不是说宣传工作与经济效益不能协调,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承担重任的文化产业在与社会上那些轻装上任,以纯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文化产业的竞争中,必将处于不利地位。处于相同地位的企业之间尚且有胜有败,一开始就身负重担,其困难可想而知。市场经济有它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它绝不会因为经营者是文化人就给以特殊的照顾。文化部门有上述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并不容易。因此,在政策上给文化部门适当的倾斜,并不是过分的要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跑”的态度不仅是不科学的,更是不负责任的。文化产业化,就得尊重产业的规律。
结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认为,在以河北北部为代表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客观上,发展文化产业是全国以致全球的大势所趋,主观上广大干部职工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动机,所有的困难也都不是不能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