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2004年甘肃省图书馆困难重重
发布时间:2005-09-23 14:12 来源: 编辑:yin
信息来源: 2005-09-23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传播知识的理想场所,更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2004年,甘肃省有各级各类图书馆92个,图书总藏量830万册,人均藏有量0.3册/人。信息资源共享有了极大的改善,2003年和2004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个省级分中心,12个市(州)级基层分中心,25个基层分中心,在科技信息服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公共图书馆在全省的经济建设、社会教育以及科技信息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省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还比较缓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 经费短缺始终困扰着图书馆的发展
        甘肃省大部分图书馆经费短缺相当严重,职工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和购书经费。目前甘肃省各级图书馆的收入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2004年全省各级图书馆总收入3516.2万元,而财政拨款为3419.4万元,高达97.2%,其它收入年占比例还不到3%。由于甘肃省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各级政府用于图书馆的补助收入只能保障职工工资,办公经费少之又少,新购藏量更寥寥无几。2004年,全省新购藏量经费596.3万元,而省图书馆新购藏量经费为388万元,比例高达65%,全省只有6家图书馆新购藏量经费超过10万元,分别为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嘉峪关市和景泰县,无购书经费的图书馆有34个,占全部的37%,购书经费不足万元的有33家,有21个图书馆没有办公经费。
        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来实现,但仅靠这些软件不够,还必须有硬件作保证。只有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藏量才能使软件功能更好地运行发挥,否则将成无米之炊。
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和业务的开展,使得图书馆在新书购置、活动开展等主要功能方面无法为广大读者更好的服务。有的图书馆藏书量很少,长期得不到更新,有的图书馆竟然没有一台电脑,电子阅览室更是空白,随着图书价格的日益上涨,图书的置换更加困难。
(二)基础设施陈旧阻碍正常功能的发挥
        甘肃省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内部的设备设施建设,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十五”期间的新馆建设,当地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进行配套资金的筹措,新馆建好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开展日常活动所必须的内部设施没有经费进行新的购置,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许多图书馆在建成后,基础设施上不去,社会功能无法体现,也就没有社会效益。工作人员缺少,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忙于奔波,本职工作倒成了副业。
(三)人才的不足是各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文化部对图书馆的评估不仅有硬件的设施要求,更有软件的要求,那么人才结构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图书馆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全省有45个图书馆没有中级以上的人才,基层91个图书馆有从业人员972人,其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仅有137人,仅有13%,专业骨干人才少,年龄结构又不尽合理,年轻的业务人员是“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严重。
        建议国家财政应适当增加对公共图书馆事业费投入的比例,尤其要加大对新购藏量费用的投入,逐年有所增长,专款专用。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强精神,在搞好服务的前提下,争取社会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多渠道争取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共同来重视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