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08年,青海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从抓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文化市场集中治理、校园周边专项整治、平安文化、“扫黄打非”等活动入手,坚持治理和培育双管齐下的方针,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青海省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806家,较上年减少39家;从业人员5517人,较上年减少794人;资产总值28708.5万元、利润总额4486万元,较上年的增幅分别为9%、34%;新创增加值达12194.7万元,文化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网吧市场
继续控制网吧总量,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原则,调控市场发展,促进市场整合,全省网吧呈现出繁荣发展、有序经营的良好态势。青海省具有经济发展不均、人口分布不均,农业县和牧业县并存的特点,大部分网吧集中分布在城市、州政府所在地、农业县及人口密集区域。目前,全省共有网吧419家,较上年增加18家;从业人员1626人,较上年有所减少;资产总值12522.1万元,营业收入5774.6万元,较上年的增幅分别为53%、69%;营业面积由8.5万平方米增加到8.8万平方米;计算机终端数31840台,上网人次达780.6万人次。截至2008年底,青海省网吧终端人均占有量为每174人1台。
二、娱乐场所
加强娱乐场所管理,通过在全省娱乐场所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等活动,进一步改善娱乐行业形象,提升娱乐产业层次,积极引导业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低俗文化,形成了“阳光管理、阳光经营、阳光消费、阳光服务”的娱乐新氛围。娱乐场所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目前,青海省共有娱乐场所588家,从业人员2316人,资产总值达8482.6万元,营业收入达6189.3万元,其中前三项指标都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收入比去年增加23%。经营面积仍保持11.9万平方米,卡拉OK包房2121间,电子游戏689台。
三、音像制品、艺术品、演出经纪市场
通过几年来不间断的音像市场专项整治、“扫黄打非”、法制宣传等途径,始终保持对音像制品市场的高压管理态势。目前,青海省共有音像制品经营机构为708家,从业人员958人,资产总值、营业收入、税金分别达到2930.5万元、2509.9万元、264.5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均达30%以上,销售、出租碟片达402.5万张。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近几年,青海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开展农牧民手工艺培训、举办唐卡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引导、鼓励农牧民开展文化艺术创作,并运用市场手段,让农牧民创收。目前,青海省共有艺术品经营机构80家,从业人员529人,资产总计达2961万元,2008年共成交艺术品2502万件。演出经纪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中介作用,积极开展承办演出活动,2008年全年共开展经纪或举办演出场次达226场,观众达1309.3万人次。演出经纪机构由去年的3家增至7家,从业人员达80人,营业收达1020.4万元。
统计数据表明,文化经营场所规模化、连锁化、规范化发展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文化部门进行管理,有利于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服务。青海省将继续积极引导省内各文化经营单位向连锁经营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和谐、繁荣、稳定文化市场。
(青海省文化厅市场法规处)
上一篇: 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24.67% |
下一篇: 上海市卢湾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运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