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传统手工艺文化复兴的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7-08-22 15:57 来源: 编辑: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信息来源: 2017-08-22
  一、研究的缘起
  笔者几乎花了20年的时间在研究当代中国手工艺复兴的现象,并希望以此研究来回答传统文化将会以何种形式在当代社会得以重构与再生等问题。思考这一问题研究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笔者在景德镇做有关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人类学考察,在考察中,笔者一方面看到的是整个国家快速进入现代化,急切地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看到的却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的复兴。当时笔者思考的问题是,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其向我们预示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笔者之所以关心这一问题,是因为笔者关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站在这样的视角,笔者认为,不同地域的传统手工艺是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复兴是否在告诉我们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传统仍然具有生命力,其有可能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再生和重构,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机制。通过几年的田野考察和案头工作,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景德镇的陶瓷手工艺的复兴,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也许与景德镇的未来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有可能是景德镇陶瓷业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
  这一研究是笔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当笔者的这一出站报告交给费孝通先生审阅时,他对景德镇陶瓷手工艺复兴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他说:“我们的学问是要从历史里面出来的,也就是要从旧的里面长出新的东西来,这就是传统与创造的结合的问题。从传统和创造的结合中去看待未来,创造一个新的文化的发展,也就是,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你写的论文就是表达这样一种思想的一个例子之一。”
  费先生肯定了笔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他希望笔者从对传统的研究中去寻找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仅仅是以景德镇一个个案是很难说得明白的,同时,仅仅是靠短时间的片段研究也是很难说明的。要研究这么大的题目,第一,需要更多的个案,第二,需要把研究的时间拉得更长。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花了二十年,做了许多个案才最后得出结论的原因。这篇文章一方面是总结自己20年田野研究的心路历程,也是在试图回答当初研究时提出的问题。
  二、“遗产资源论”观点的提出
  2001年在费孝通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笔者承接了国家重大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数据库》和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西部的考察中,笔者看到的是和景德镇同样的场景:即一方面是许多传统文化在消失,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这些传统文化正在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在“复活”,即手工艺的复兴和民间表演艺术的复兴。这些复兴的现象最初都是由旅游业,而后又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所驱动的,但最终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新的创造力,并进而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的?这是笔者当时在思考的问题。
  在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开始意识到,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遗产”的保护,但“遗产”在这样的时代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保持“静态的过去”,而是作为一个“社会的行动者”开始进入到现代社会,成为重构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或者是当代及未来文化发展的基础。于是,笔者提出了“遗产资源论”的观点,来说明这一现象。
  三、传统手工艺文化复兴的中国故事
  据笔者的考察,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就出现了“景漂”,那是一些来自周边乡村的农民工,而当前在景德镇引起极大关注的“景漂”则是来自不同城市的艺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有不同地域和国家的艺术家们,他们一批一批的来到景德镇建立工作室。他们的到来改变了景德镇工匠的知识结构,改变了景德镇的城市景观,改变了景德镇陶瓷产品的风格面貌,使景德镇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始充满新的生机。
  值得思考的是,这些聚集在景德镇的“景漂”们是在为谁做陶瓷艺术品和艺术化的陶瓷生活用品?他们在为什么样的市场服务?为什么在中国的今天会产生这样的市场?其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案头研究,让我们了解到,这些“景漂”的到来改变了景德镇手艺人的构成成份,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他们是在设计和创作一些既有艺术性,又有传统语言的陶瓷艺术品和艺术化的如茶具、香器、花器等日用器皿。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传统,而是在运用传统,他们也没有离开当地的工匠,而是在向工匠学习或是与工匠合作,将传统的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做出的作品既有古代文人气息,又具有当代意味,在各大城市里有着广泛的市场。这些外来的年轻艺术家设计师,包括已经成名的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他们的到来也为景德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观念,包括不同地域的新的技术。其让我们看到的是,任何制作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需求,正是因为这种双向的需求为景德镇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你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你需要的任何陶瓷手工艺技术和材料,促使景德镇再次成为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中心。
  另外,景德镇新的手工陶瓷艺术品的出现,代表的是新的社会取向和新的审美需求趋势所带来的新时尚。其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在各大城市产生了新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他们需要有新的象征体系和新的艺术形式来引导自己的高雅生活,包括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传统的茶道、香道、花道,还有雅聚等的复兴,仿佛是恢复了古代的文人生活,高雅,有情趣,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以及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只有具有如此的自信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才会形成一种新的时尚。正是这样的时尚潮流不仅使景德镇这座传统的陶瓷手工艺城市有了新的生机和变化,还改变了许多类似景德镇这样的具有传统手工艺的城镇与乡村。
  四、结束语
  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手工艺复兴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复兴基础上的:喝茶,焚香,赏花,弹琴,作诗,论字画,把玩瓷器等,其中还包括收藏古玩,流穿中式衣服,摆中式家具等等,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在中国的白领阶层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也成为了陶养性情的一种方式。所谓是“器以载道”,正是这种新的时尚和新的陶养性情的方式,为手工艺的复兴打开了出路。而制作这些具有传统意味又有当代文人风尚的手工艺品的作者,并非都是传统的手艺人,其中还包括了那些从美院毕业的富有创造力的年轻艺术家们及设计师们,他们正在利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和传统的文化资源创造新的中国时尚文化。这和民国时期梁漱溟的将“旧文化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的理想何其相似,许多的传统手工艺里还蕴含着“中国文化有型的根”,而在这样的根底基础上创造出的器物文化与传统中国人“过日子的方法”具有许多相通之处。笔者认为,要重新振兴中国文化就是要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这是一种让人的生活变得高雅,自律,有品味的,成长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人的新的“生活样式”。
正是这种中式生活方式的回归,复兴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行业,提供了许多新的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其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样式”的同时,也在带动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进而促进中国的产业转型,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种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复兴正是激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作者:方李莉)
   【作者简介】
    方李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