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山西扎实推进传统戏曲保护
发布时间:2017-05-12 11:02 来源: 编辑: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信息来源: 2017-05-12
    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晋南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戏剧发源地之一,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美称。目前,山西省共有46个剧种,以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为代表,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项目共1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有57人,项目保护单位3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戏剧28项,项目保护单位77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10人。从数据上看山西省戏曲资源丰富,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经费不足、传承空间缩小、传承后继乏人等困难。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戏曲保护传承,省文化厅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使传统戏曲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夯实传承发展基础
    2016年,山西省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戏曲传承发展振兴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要发挥传统戏曲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紧抓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2016年,山西省组织人员对剧种进行全面普查,系统掌握戏曲剧种的数量、艺术特点、分布和流传地区等,实现文化行政部门对戏曲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做好抢救性复排工作。近年来,项目保护单位通过走访老艺人,查阅原始资料,重新谱曲、排练,对传统剧目进行抢救性复排,并进行数字化保存,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传播。抓好研究出版工作。运城市蒲剧团出版了《蒲剧传统折子戏选编》,收录了160多出蒲剧传统折子戏。吕梁市加强孝义碗碗腔、孝义皮影、孝义木偶、孝义秧歌等非遗项目的研究,先后出版非遗丛书近20套。创新机制培育传承人才。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临汾蒲剧院联合临汾艺校,创办临汾艺校蒲剧院定向班,专门为蒲剧院整体培养蒲剧人才梯队。蒲州梆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艺华、省级传承人吉有芳等老艺人,精心传授弟子基本功、角色行当特征及表演技巧,并让青年演员担纲演出,以演代训,培育新的传承人。
    二、拓展传承发展空间
    晋剧《傅山进京》、《红高粱》、上党梆子《长平悲歌》、蒲剧《酸枣岭》,北路梆子《宁武关》等一大批精品力作相继推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开展送戏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组织山西省优秀院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比如,运城市组织开展“戏剧惠民?欢乐百姓”送戏下乡活动。忻州市组织了“周末大戏台”、“乡村大舞台”等戏曲下基层品牌活动。推动产业融合。耍孩儿,又名咳咳腔,作为大同的一张城市名片,是全国独有的极具特色的地方剧种,被称之为古代戏曲的“活化石”。近几年,耍孩儿保护单位积极参加“珍稀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中国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中国古都大同灯会等展演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建设传承阵地,开展戏曲传承活动。晋中市建设了市级的非遗剧种传习中心,各县文化馆划出专门区域免费开放,开展传统戏剧传承活动。吕梁市在冯家庄村建立了汾阳地秧歌专题展览室,常年通过展演、展览的形式,开展传习活动。
    三、开展抢救性记录
    2014年6月,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包括戏曲在内的部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记录。目前,山西省已开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项目有35个,其中20个即将完成。合理配置记录团队。每一支记录队伍,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并配有一位治学严谨、掌握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相关专家担任学术专员。同时,挑选在行业领域有研究基础的专业团队担当学术顾问。目前,已和山西省戏曲研究所、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优选出山西省影视集团担当采访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团队,并结合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和当地学者,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优势的专业性抢救记录队伍。注重前期培训和后期处理。项目负责人根据文化部编发的《操作手册》,对参与工作的学术专员、资料收集人员以及拍摄团队进行集中培训。拍摄结束后,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形成统一规范的记录成果。强化沟通服务。积极和传承人沟通,向传承人讲明工作目的、内容和意义,获得传承人的最大支持,是确保记录工作高质高效的前提。实际工作中,有的传承人忙于工作事务,有的本身不善言谈,工作团队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才能取得传承人的了解和信任,达到完整真实记录的目的。灵活制定科学合理的拍摄方案。记录过程中,因为项目多,传承人情况千差万别,有的传承人属于群体项目,但已没有合作的传承群体(如太原锣鼓的传承人);有的缺乏实践场地或操作条件(如山西琉璃的传承人),需要进行个案分析解决。有些传承人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不好,技艺巅峰期已过,为了更好地记录项目特色,在完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同时,还补充拍摄技艺精湛的其他传承人,使记录工作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