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福建省扎实推进非遗研培工作
发布时间:2018-07-17 10:07 来源: 编辑: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信息来源: 2018-07-17
     一、基本情况
福建省是最早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省区之一。自2015年以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3所院校先后参与“研培计划”,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举办研修班2期,培训班21期,培训学员1300人次,涉及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寿山石雕刻技艺、莆田木雕、惠安石雕以及家具制作技艺、藤竹编织、传统漆艺、银饰及金属锻造工艺等项目,培训期数和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居于前列。
     二、主要经验
    (一)认真组织,凝聚共识。福建省文化厅党组将非遗研培工作列入全省文化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1-2次非遗研培工作会议,听取专题汇报,进行专门部署,组织专项检查。文化厅组织参与高校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积极参加非遗司组织的各项培训交流,准确领会非遗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正确把握研培工作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的重大意义,保证研培工作在正确的理念指引下实施。
    (二)严格把关,密切指导。为加强研培实效性,文化厅带头组织相关参与院校深入实地开展调研,了解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现存问题,掌握传承人群的现状和需求,做到学校有备而教,学员有备而学。在调研基础上,文化厅严格制定研培工作年度总体计划,确定研培方向,合理安排班次。对于参与院校报送的教学方案,文化厅均予严格审核,确保其符合非遗保护传承理念和非遗保护传承实际需要。对各期研培班,文化厅均派员参加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培训期间,还深入学员中间,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培训学员的意见建议,现场解决问题。
     (三)设立机构,加强管理。在文化厅指导下,三所参与高校都分别设立了非遗研培团队,为非遗研培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由博士研究团队为核心的研培工作组。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分别成立了研培计划教学教务、后勤保障、宣传秘书等工作组。福州大学整合学校资源,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为主体,建立了“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四)多元交流,增强实效。一是推进跨界交流。3所参与院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同时开设两个不同方向的研培班次,鼓励学员们之间进行跨专业的自主交流。二是推进社会传播交流,福建师范大学专门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八闽百工”,并和多家自媒体机构合作,同步推出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三是推进参观交流,福州大学安排惠安石雕学员进入惠安崇武石雕工厂与师傅工人一起交流、制作、加工、创作,在短短实践学习中学员们就完成了近六十件石雕作品。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建阳建盏基地、福州漆艺苑、省博物院漆艺馆、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漆艺研究中心等,与行业协会、民间组织、传承人群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
    (五)展示宣传,扩大影响。参与院校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均会集中展示研培学员作品,并编辑作品图册,分发学员学习交流。福建师范大学积极组织培训学员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6)、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17、厦门“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2017年)、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2018年)等展览展会活动,扩大研培成果的社会影响。其中,“闽?家文化”专题展览获得第十届厦门文博会的最佳组织奖。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研培计划成果展纳入福建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
    三、主要收获
    三年以来,福建省研培计划得到了参与各方的高度认可,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项亮点工作。
    (一)研培计划凝聚了非遗传承队伍。通过举办培训, 研培计划将更多的非遗持有者和从业者纳入传承队伍,增强了他们保护传承非遗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意识,扩大了非遗传承队伍。福建德化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学院张小华留言说“学习回来让我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也更有方向, 一定会把建盏传承做好”。福建寿山石雕培训班学院郭威认为“不忘初心,始得匠心。作为传承人, 我们肩负着传承、秉承、继承非遗文化的重任, 一定要看到、学到、做到并结合当代艺术,把非遗传承事业做好、做活、做强”。福建木雕培训班学员廖伟英说“我在这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原来做雕刻是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研培计划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群的综合能力。研培计划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群的理论素养、表达能力、市场意识和创新思维。福建木雕培训班学员潘亮反映“经过一个月的学习, 收获很大,对自已长期创作经验找到理论依据,提高了自身专业创作能力”。寿山石雕培训班学员姚仲春认为“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雕刻技艺,文化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以后的雕刻人生、雕刻技艺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德化陶瓷烧制技艺刘铭志学员指出“此次课程内容实用丰富,与我们的创作实际紧密相连,既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又有实用的实践操作, 让我受益匪浅”。寿山石雕培训班学员林剑鑫认为“培训课程所传播的新知识与课程中形成新的创想,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为福建的寿山石雕刻技艺带来一些新的气象”。
    (三)研培计划培养了一批优秀传承人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17年的建盏烧制技艺培训班学员有8名被评为“南平市建阳区第三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3名被评为南平市建窑建盏“十佳新秀”。福州大学的参训学员参加各省地方作品展90余人次, 获各类奖项28人次。其中学员李宇光创作作品《妈祖如意》在“遇见未来——中国秀屿上塘银饰小镇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员张月萍在老师的指导下的石雕作品《海的女人》荣获2017年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雕艺杯”艺术品评比大赛金奖。
    (四)研培计划促进了非遗的理论研究。福州大学申报批准国家级非遗相关课题三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多次参与相关国家及省社会科学研究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先后出版了《海峡两岸民间工艺人口述史》丛书、《八闽百工》丛书、《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福建卷》等系列图书,推动了福建省非遗和传统工艺的基础研究。(福建省文化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