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6-11-28 11:14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6-11-28
  

    一、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央[2015]2号文件下发后,我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由文化行政部门牵头、23个部门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各市州、县也相应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形成了由党委政府负责、职能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设计,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为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撑。

  (三)增加投入,夯实文化基础。“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投入公共文化建设资金16.6亿元,新建青海大剧院、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同时,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进村入户”、流动文化设备配备、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省、州、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四)建章立制,提升服务水平。制定青海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标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绩效考核办法及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省49个图书馆、55个文化馆、369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有力提升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注重供给,丰富服务内容。深入开展“全民阅读·书香青海”、文化下乡、“四进社区”、“欢乐乡村巡演”、“欢天喜地过大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指导鼓励农牧民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培育群众文化骨干,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认真学习贯彻雒树刚部长在今年88日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狠抓青海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落实加快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展良好。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省4169个行政村,在现已完成建设1920个村的基础上,计划5年内全部建成。2016试点建设151个村2017--2019年完成功能资源整合520个村、改造提升610个村、新建968个村,到2020年,全省所有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西宁、海东农业区达到十个一标准六州藏区达到“82”标准

  (二)加大资金投入。省财政克服资金困难,增加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补助,今年共拨付建设资金1.13亿元。

  (三)突出因地制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坚决防止“一刀切”。依托每个村现有服务设施,按照“缺啥补啥”原则,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标准,形成了一村一方案,村村有特色的建设模式。

  (四)强化资源整合。重点将基层政权、高原美丽乡村、整体搬迁、幸福家园、公共卫生、法律服务、“一事一议”等各类建设项目统筹整合,打包捆绑,整体推进。同时,统筹宣传、文化、体育、广电等各类文化惠民项目,集中发力,共建共享。

  (五)谋划管理运行。各乡镇建立了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县文化部门联乡(镇)包村、村“两委”自我管理、文化热心人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

  (六)深受群众欢迎。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得到了基层群众的认可和欢迎,调动了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建一处文化中心,方便一方群众,凝聚一村人心,活跃一片文化生活的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及树刚部长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统筹整合各类文化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文化设施综合利用率和服务水平。突出“四抓”:一抓统筹整合。重点对基层各类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建设合力。二抓“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把互联网信息化尽快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当中。三抓日常管理服务。选好配齐专(兼)职文化管理员,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四抓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每村建立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文体活动团队),带领群众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