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兵团日报》2015年6月29日 记者 陆小龙
兵团现有8 座城市,八师石河子市目前正在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探索符合兵团城市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路。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兵团党委党校副教授袁敏芳。 记者:兵团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特征,你觉得它们应当如何定位? 袁敏芳:要打造兵团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运用兵团丰厚的屯垦文化资源,梳理红色文化、屯垦文化、军旅文化。我个人认为,石河子市的定位是军垦第一城、五家渠市的定位是亮剑六师、阿拉尔市的定位是传奇三五九旅、可克达拉市的定位是浪漫香城、北屯市的定位是中亚湖滨生态城,再者如图木舒克市、铁门关市、双河市,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定位。 记者: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哪些要点? 袁敏芳:在城市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团场建设文化馆、群艺馆;深入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布局;在有条件的团场以行政引导、市场运作方式筹措专项资金推进数字影院建设工作。 记者:文化建设是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软件建设才是关键。您认为如何做好这一工作? 袁敏芳: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坚持行政主导,围绕硬件设施、软件内容、服务重点和人才队伍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影响力。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五个一”:推动相关剧团打造一台精品舞台剧、拍摄一部有影响力的电视剧、抓好一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成一个具有兵团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和打造一个品牌文化活动。此外,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吸引职工群众参与,始终把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培育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记者: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 袁敏芳:首先,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式。运用市场理念、产业办法,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公益性文化产品、项目和活动,扩大范围、提高质量,不断向团场衍生。 第二,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方式,组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招标推介会,鼓励企业通过冠名、广告宣传、购买演出、公益捐助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其社会价值。 第三,要创新文化服务的融资方式。深化文企联姻,引导文艺院团与金融机构等单位展开合作,深入团场特别是边远团场举办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改造提升传统的文化载体,建设好新型文化载体,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加快现代数字传播体系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第四,提供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 记者: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率? 袁敏芳:要加强政策引导,从兵团层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出台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扶持办法、政府补贴购买文化产品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办法等;加强过程督导,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过程中,坚持“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察、每月一通报”,分类别、分层次、分项目加强督察;加强绩效考核,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重点工程,分类制定阶段性任务验收标准,派出验收组对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