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暨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7-31 14:41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7-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和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于20149月至10月组织开展第二批创建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和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现将《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暨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方案》、《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本地示范区(项目)创建督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督查工作。

联 系 人: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监督管理处朱渤 朱春雷

联系电话:010-59881727  59881734

电子邮箱:ggsjgc@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友谊宾馆迎宾楼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监督管理处(100873

特此通知。

 

附件:1.《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暨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方案》

      2.《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

      3.《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

 

 

 

 

              文化部办公厅

             2014724


附件1

 

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中期督查暨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方案

 

为扎实推进第二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和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创建办公室”)拟定于20149月至10月,组织开展第二批创建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和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时间

20149月—10月。

二、督查内容

(一)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1. 以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为依据,重点检查第二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党委、政府推进创建工作情况,包括创建工作机制建设、创建规划实施、制度设计研究开展、过程管理等情况;

2.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情况,包括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建设等。

(二)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 巩固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有关情况;

2. 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及后续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和落实情况;

3. 承担文化部交给工作任务情况;

4.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情况。

三、工作机制

各省文化、财政厅(局)按照国家创建办公室印发的督查工作方案和督查标准组织督查组,对本地第二批创建示范区(项目)和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进行督查。国家创建办公室分东、中、西部地区选定部分省市进行抽查。

四、督查方式

(一)第二批创建示范区督查方式  

1. 听:听取各示范区创建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汇报;

2. 查:核查各示范区创建城市落实创建方案及重点创建指标情况,包括示范区创建规划落实、制度设计研究、过程管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相关材料;

3. 看:实地考察示范区创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免费开放运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情况;

4. 访:组织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走访当地社区、企业和群众,了解对示范区创建工作知晓度,测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情况和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问卷由国家创建办公室提供,测评工作由各省文化、财政厅(局)组织实施。

(二)第二批创建示范项目督查方式

各省文化、财政厅(局)负责组织督查组,按照国家创建办公室要求对本省创建示范项目进行督查。重点听取示范项目创建单位关于创建工作方案和创建规划落实情况的汇报,查阅创建工作档案,实地检查,评估创建示范项目的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等。

(三)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方式

在第二批创建示范区中期督查汇报会上听取第一批示范区城市关于创建成果巩固、后续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和工作进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情况的汇报,并查阅相关资料。

五、督查组组成

督查组成员46人,由文化行政部门领导、公共文化机构负责人、专家按“三三制”组成。

(一)各省(区、市)文化、财政厅(局)督查组

1. 文化、财政厅(局)领导;文化厅(局)公共文化处、财务处和财政厅(局)教科文处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省属公共文化机构负责同志;

2. 省内专家;

3. 新闻媒体记者;

4. 调查人员。

(二)国家创建办公室抽查组

1. 文化部、财政部领导;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财务司、纪检监察局,财政部教科文司等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文化部直属公共文化单位负责同志;

2.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

3.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有关单位成员;

4. 中央新闻媒体记者。

六、实施步骤

1. 2014年8月15以前,各省文化、财政厅(局)制订督查工作方案并报送国家创建办公室;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和示范项目创建单位、第一批示范区城市进行自查;国家创建办公室确定抽查创建示范区名单;

2. 2014年9月1至10月20,各省(区、市)文化、财政厅(局)组织督查组进行督查,文化部、财政部组织抽查组进行抽查;

3. 2014年10月25前,各省文化厅(局)将第二批创建示范区(项目)和第一批示范区建设督查报告、督查反馈意见、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结果报送国家创建办公室;

4. 201410月底前,国家创建办公室完成督查总结工作。

七、宣传

中期督查期间,国家创建办公室将组织中央新闻媒体记者赴各地开展示范区创建集中采访报道。各省文化、财政厅(局)组织督查时,可邀请中央新闻媒体记者或本地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

八、组织协调

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负责示范区督查工作的联络协调。各省督查工作所需经费由省文化厅(局)负责,国家创建办公室抽查工作经费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负责。

 

 

 

工作流程

 

一、督查范围

督查组根据工作安排,在了解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随机选择示范区创建城市下辖1个县(市、区)2个乡镇(街道)2个村(社区)进行实地检查。查阅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有关资料,听取第一批示范区城市关于建立后续建设工作机制、后续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和工作进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情况的汇报。

二、具体安排

(一)召开座谈会

督查组在示范区创建城市召开座谈会,听取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制度设计研究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汇报;第二批示范项目创建城市文化局关于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第一批示范区城市关于创建成果巩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二)实地考察

1. 创建示范区实地考察

1)实地考察示范区创建城市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免费开放运行、管理服务等情况;

2)实地考察随机选择的1个县(区)2个乡镇2个社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免费开放运行、管理服务等情况;

3)实地考察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情况。

2. 对创建示范项目的实地考察

各省文化、财政厅(局)督查组实地考察示范项目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状况。

(三)审阅资料

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需准备以下资料:

1. 示范区创建工作总体情况报告;

2. 按照督查指标要求,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相关材料;

3. 贯彻落实《示范区创建规划》、《制度设计工作方案》、《过程管理规定》、《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情况;

4.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情况,包括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以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建设等;

5. 信息报送稿件、媒体报道资料等。

第二批示范项目创建单位需准备以下资料:

1. 示范项目创建和制度设计研究进展情况报告,以及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的相关材料;

2. 贯彻落实示范项目《创建规划》、《过程管理规定》、《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情况;

3. 信息报送稿件、媒体报道资料等。

第一批示范区城市需准备以下材料:

1. 前期创建工作成果巩固情况的有关资料;

2. 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的有关文件,后续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

3. 完成文化部交办任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有关资料;

4.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情况,包括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以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建设等。

(四)问卷调查

省文化、财政厅(局)按照国家创建办公室提供的问卷,组织调查人员就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群众知晓度和服务满意度。

(五)情况反馈

督查结束时,督查组应形成督查组全体成员签名的书面督查反馈意见。

1. 对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反馈:向示范区创建城市人民政府反馈中期督查情况,并抄送国家创建办公室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 对第二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反馈:向示范项目创建城市文化局、财政局反馈中期督查情况,抄送国家创建办公室和示范项目创建城市人民政府;

3. 对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的反馈:向第一批示范区城市人民政府反馈督查情况,并抄送国家创建办公室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六)总结

各督查组按照督查工作方案要求将督查报告等系列资料报送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牵头对督查情况进行总结,形成督查通报和督查报告。督查通报下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文化财政厅(局)、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人民政府、示范项目创建城市文化局、第一批示范区城市人民政府。督查报告报送中央领导和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

 

 

(东部)

序号

指标

中期进度评定

指标说明

验收细则

创建工作

 

 

 

 

1

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领导重视

创建经费

创建成效

 

领导高度重视,配套经费全部到位,创建成果显著

提供材料

有关资料和经费划拨证明。

 

领导重视,配套经费部分到位,创建成果显著

 

领导重视,配套经费已经确定但尚未到位,创建成果较显著

 

领导比较重视,配套经费尚未确定,有创建成果

2

示范区创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落实率≥60%

提供材料:

创建规划和规划落实一览表。

 

落实率≥50%

 

落实率≥40%

 

落实率<40%

3

 

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和制度设计成果。

研究方案落实

研究成果

制度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研究报告,并已形成部分政策、制度

提供材料:

1、研究方案、队伍、经费和进度的有关证明材料。

2、课题研究成果和制度机制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形成政策、制度。

 

方案、队伍、经费部分落实,尚未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方案、队伍、经费尚未落实,研究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4

 

创建工作过程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

资金管理

督导检查

信息报送和宣传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及时,宣传80分以上。

提供材料:相关制度,会议记录、经费预算和使用情况,督导检查结果,信息报送记录和媒体宣传资料。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宣传50分以上。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进行了研究,资金使用有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及时,宣传30分以上。

 

制定了四项制度,但未落实,资金使用有较严重违规现象符,督导检查不利,信息报送不及时,宣传30分以下。

5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统筹协调、社会化、

均等化、标准化、

理事会制度

 

已经贯彻,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提供材料:有关文件、资料。

 

正在贯彻,并在某一方面形成实施意见。

 

正在研究贯彻实施意见。

 

尚未研究贯彻意见。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6

 

市、县设施建设

市有51剧场;

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100%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已达标

指标说明:未评估定级的,必须达到二级馆必备条件指标。

提供材料:已评估定级的最近一次评估定级证明文件。未评估定级的,提供必备条件指标达标的证明材料。其中:馆舍尚未建成的,需提供馆舍建设项目立项、项目投资、馆舍设计的有关文件,并确已开工。

 

达标率≥80%,预期可达标。

 

达标率≥60%,预期可达标。

 

达标率<60%,预期不达标。

7

 

公共图书馆建设五项指标

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1册;

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1次;

人均年增新书0.04册次;

人均到馆次数0.5次;

数字资源量市馆30TB,县馆4TB

 

已全部达标。

指标说明:藏书量包括地(市)、县两级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社区(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的总藏量;人口为本区域常住人口。以2013年底图书馆的统计报表数据为依据。

提供材料:各级图书馆(室)2013年藏书量,年新增图书量、到馆人次数量、借阅流通量、数字资源量一览表。

 

个别指标未达标,预期可全部达标。

 

尚未达标,预期50%指标可达标。

 

全部未达标,预期达标率<50%

8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

设置率100%

达标率100%

(站面积300㎡,室面积200㎡)

 

设置率100%,达标率80%

提供材料:2013年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一览表和相关资料,内容包括:面积或建设计划、建成时间、投资、用房项目设置、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和设备达标情况、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员。

 

设置率100%,达标率60%

 

设置率80%,达标率60%

 

设置率不到80%

9

 

乡镇(街道)、社区(村)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含村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设置率100%

达标率100%

 

设置率100%,达标率80%

配置标准

1、文化部 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2、共享工程 《村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

提供材料:数据含在8数据内。

 

设置率80%,达标率60%

 

设置率60%,达标率40%

 

设置率不到60%,达标率不到40%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0

 

实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服务

重要文化项目(不少于三项),

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流动服务车配置率100%(每馆1台)和达标率

 

3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100%,达标率100%

指标说明:包括文化下基层项目、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和城市援助农村项目等。

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展览10场。

提供材料

1、重要文化项目有关文件和实施材料

2、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一览表

 

2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80%,达标率80%

 

1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60%,达标率60%

 

有项目,未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40%,达标率不到40%

11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建立农民工服务工作机制

公益性文化单位有面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区域或项目

 

已建立工作机制,100%公益性文化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提供材料

1、有关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文件、制度和实施效果材料

2、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特殊群体服务项目一览表

现场检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区域和设施。

 

正在建立工作机制,90%以上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正在研究工作机制,80%以上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尚未研究。有服务区域或项目的单位不80%

12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2013年已建立制度机制,有实施项目并取得成果。

指标说明:包括: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提供材料:

1、有关政策措施的文件;

2、项目及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

 

2014 建立制度机制,并已经开始实施。

 

正在建立制度机2014可实施。

 

计划建立制度机制。

13

 

100%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免费开放,

有经费保障

有服务内容目录并公示

有品牌服务项目

 

100%免费开放,三项达标

提供材料:

1、经费保障的具体文件和凭证。

22013年各馆(站)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经费、每周开放时间、受益人数一览表和相关资料。

现场检查。

 

100%免费开放,两项达标

 

100%免费开放,一项达标

 

还有未实施免费开放的馆、站或三项均未达标

14

农村三项指标

每个行政村

每月1场电影,

每年5场演出,

每年8次文化活动

 

2013年三项全部达标。

提供材料

2013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三项指标一览表和证明资料。

 

20132项达标,2014年全部达标

 

20132项达标。

 

20131项达标。

15

 

市、县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

 

建立总分馆制,市和30%的(县)、10%的街道(乡镇)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借阅。

指标说明:总分馆制包括总分馆、图书馆联盟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联合服务制度。

提供材料:建立总分馆制的文件、实施情况和有关数据(如:实现通借通还的流通量、统一采购、配送的资金和图书量)。

 

初步建立总分馆制,在地和个别区(县)图书馆试行“一卡通”借阅。

 

拟定方案探索总分馆制,部分县图书馆与乡镇街道图书馆统一采编、统一配送。

 

未制定总分馆制的方案。

16

网上文、图、博三馆建设

 

100%建有网站。

提供材料:文、图、博三馆网站一览表和首页。

上网检查

 

80%建有网站。

 

60%建有网站。

 

40%以上没有网站。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

 

 

 

 

17

 

政府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政策;

 

有政府编制的规划、政策,已颁布、实施。

提供材料: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或草案)。

 

有发改委和文化部门编制的规划,已颁布实施。相关政策形成草案。

 

相关规划已颁布,政策尚未形成草案。

 

尚无规划和政策草案

18

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

有统筹协调的内容或项目

 

已建立,实施并取得资源或项目整合初步成果

提供材料:

1、统筹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的文件;

2、统筹协调的内容、项目、工作方案以及成果材料

 

已建立,有统筹的内容或项目,开始实施。

 

正在研究、制定中

 

尚未进行。

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

 

 

 

 

19

资金保障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2013年已经三项落实。

提供材料;

12013年决算和2014年预算数据和相关资料。

2、提供有关文件和相关资料。

 

2014年三项落实。

 

有两项落实。

 

有一项落实。

 

20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名)达标率 村(社区)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1名) 配备率

 

站达标率100%,村(社区)配备率70%

提供材料: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

 

站达标率100%,村(社区)配备率50%

 

站达标率80%,村(社区)正在配备。

 

站达标率60%,村(社区)尚未开始配备。

21

基层文化队伍培训

有培训计划

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

 

2013年制定计划,80%专兼职人员参加培训。

提供材料:专兼职人员参加培训的台账材料,及有关计划(或草案)和数据。

 

 

2014年已制定计划并实施。

 

正在制定计划,已实施。

 

尚未制定计划。

22

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

每个村(社区)有1支业余文艺团队

 

2013年两项全部达标。

提供材料

有关制度和志愿者、业余文艺团队一览表和情况。

 

2014年建立,预计可达标。

 

2014年开始,预计2015年达标

 

尚未开始建立志愿者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评估

 

 

 

 

23

 

建立对县(区)和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并实施;

 

2013年建立、实施。

提供材料:工作考核文件(草案)和2013年考核结果资料。

 

2014年建立、实施。

 

正在建立或形成草案。

 

未建立

其他

 

 

 

 

 

24

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

 

 

覆盖率95%

提供材料: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情况一览表

现场检查

 

覆盖率90%

 

覆盖率80%

 

覆盖率不到80%

25

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

 

 

覆盖率90%

提供材料:农家书屋建设实施情况一览表

现场检查

 

覆盖率80%

 

覆盖率60%

 

覆盖率不到60%

 

 

 


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督查

重点项目和指标

(中部)

序号

指标

中期进度评定

指标说明

验收细则

创建工作

 

 

 

 

1

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领导重视

创建经费

创建成效

 

领导高度重视,配套经费全部到位,创建成果显著

提供材料

有关资料和经费划拨证明。

 

领导重视,配套经费部分到位,创建成果显著

 

领导重视,配套经费已确定但尚未到位,创建成果较显著

 

领导比较重视,配套经费尚未确定,有创建成果

2

示范区创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落实率≥60%

提供材料:

创建规划和规划落实一览表。

 

落实率≥50%

 

落实率≥40%

 

落实率<40%

3

 

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和制度设计成果。

研究方案落实

研究成果

制度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研究报告,并已形成部分政策、制度

提供材料:

1、研究方案、队伍、经费和进度的有关证明材料,

2、课题研究成果和制度机制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形成政策、制度

 

方案、队伍、经费部分落实,尚未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方案、队伍、经费尚未落实,研究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4

 

创建工作过程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

资金管理

督导检查

信息报送和宣传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及时,宣传80分以上。

提供材料:相关制度,会议记录、经费预算和使用情况,督导检查结果,信息报送记录和媒体宣传资料。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宣传50分以上。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进行了研究,资金使用有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及时,宣传30分以上。

 

制定了四项制度,但未落实,资金使用有较严重违规现象符,督导检查不利,信息报送不及时,宣传30分以下。

5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统筹协调、社会化、

均等化、标准化、

理事会制度

 

已经贯彻,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提供材料:有关文件、资料。

 

正在贯彻,并在某一方面形成实施意见。

 

正在研究贯彻实施意见。

 

尚未研究贯彻意见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6

  

市、县设施建设

市有31影剧院

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100%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已达标

指标说明:未评估定级的,必须达到二级馆必备条件指标。

提供材料:已评估定级的最近一次评估定级证明文件。未评估定级的,提供必备条件指标达标的证明材料。其中:馆舍尚未建成的,需提供馆舍建设项目立项、项目投资、馆舍设计的有关文件,并确已开工。

 

达标率≥80%,预期可达标。

 

达标率≥60%,预期可达标。

 

达标率<60%,预期不达标。

7

公共图书馆建设五项指标

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6册;

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0.7次;

人均年增新书0.03册;

人均到馆次数0.3次;

数字资源量市馆20TB,县馆3TB

 

已全部达标。

指标说明:藏书量包括地(市)、县两级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社区(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的总藏量;人口为本区域常住人口。以2013年底图书馆的统计报表数据为依据。

提供材料:各级图书馆(室)2013年藏书量,年新增图书量、到馆人次数量、借阅流通量、数字资源量一览表。

 

个别指标未达标,预期可全部达标。

 

尚未达标,预期50%指标可达标。

 

全部未达标,预期达标率<50%

8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

设置率80%

达标率80%

(站面积300㎡,室面积100㎡)

 

设置率80%,达标率80%

提供材料:2013年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一览表和相关资料,内容包括:面积或建设计划、建成时间、投资、用房项目设置、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和设备达标情况、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员。

 

设置率80%,达标率60%

 

设置率80%,达标率40%

 

设置率不到80%

 9

  

乡镇(街道)、社区(村)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含村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设置率80%

达标率80%

 

设置率100%,达标率80%

配置标准

1、文化部 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2、共享工程 《村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

提供材料:数据含在8数据内。

 

设置率80%,达标率60%

 

设置率60%,达标率40%

 

设置率不到60%,达标率不到40%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0

  

 

 

实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服务

重要文化项目(不少于三项),

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流动服务车配置率100%(每馆1台),达标率100%

 

3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100%,达标率100%

指标说明:包括文化下基层项目、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和城市援助农村项目等。

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展览10场。

提供材料

1、重要文化项目有关文件和实施材料

2、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一览表

 

2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80%,达标率80%

 

1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60%,达标率60%

 

有项目,未达到项目要求。配置率40%40%以上馆的流动服务未达标。

11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建立农民工服务工作机制

公益性文化单位有面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区域或项目

 

已建立工作机制,100%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提供材料

1、有关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文件、制度和实施效果材料

2、文化馆(站)公关图书馆、博物馆特殊群体服务项目一览表

现场检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区域和设施。

 

正在建立工作机制,90%以上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正在研究工作机制,80%以上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尚未研究。有服务区域或项目的单位不到80%

12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2013年已建立制度机制,有实施项目并取得成果。

指标说明:包括: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提供材料:

1、有关政策措施的文件;

2、项目及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

 

2014 建立制度机制,并已经开始实施。

 

正在建立制度机制,2014可实施。

 

计划建立制度机制。

13

 

100%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免费开放

有经费保障,

有服务内容目录并公示,

有品牌服务项目

 

100%免费开放,三项达标

提供材料:

1、经费保障的具体文件和凭证。

22013年各馆(站)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经费、每周开放时间、受益人数一览表和相关资料。

现场检查。

 

100%免费开放,两项达标

 

100%免费开放,一项达标

 

还有未实施免费开放的馆、站或三项均未达标

14

农村三项指标

每个行政村

每月1场电影,

每年3场演出,

每年5次文化活动

 

2013年三项全部达标。

提供材料

2013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三项指标一览表和证明资料。

 

20132项达标,2014年全部达标

 

20132项达标。

 

20131项达标。

15

 

市、县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

 

建立总分馆制,市和30%的(县)、10%的街道(乡镇)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借阅。

指标说明:总分馆制包括总分馆、图书馆联盟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联合服务制度。

提供材料:建立总分馆制的文件、实施情况和有关数据(如:实现通借通还的流通量、统一采购、配送的资金和图书量)。

 

初步建立总分馆制,在地和个别区(县)图书馆试行“一卡通”借阅。

 

拟定方案探索总分馆制,部分县图书馆与乡镇街道图书馆统一采编、统一配送。

 

未制定总分馆制的方案。

16

网上文、图、博三馆建设

 

80%建有网站。

提供材料:文、图、博三馆网站一览表和首页。

上网检查

 

60%建有网站。

 

40%建有网站。

 

60%以上没有网站。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

 

 

 

 

17

 

政府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政策

 

有政府编制的规划、政策,已颁布、实施。

提供材料: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或草案)。

 

有发改委和文化部门编制的规划,已颁布实施。相关政策形成草案。

 

相关规划已颁布,政策尚未形成草案。

 

尚无规划和政策草案。

18

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

有统筹协调的内容或项目

 

已建立,实施并取得资源或项目整合初步成果

提供材料:

1关于统筹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的文件;

2统筹协调的内容、项目、工作方案以及成果材料

 

已建立,有统筹的内容或项目,开始实施

 

正在研究、制定中

 

尚未进行

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

措施

 

 

 

 

19

资金保障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2013年已经三项落实。

提供材料;

12013年决算和2014年预算数据和相关资料。

2、提供有关文件和相关资料。

 

2014年三项落实。

 

有两项落实。

 

有一项落实。

20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名)达标率 村(社区)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1名) 配备率

 

站达标率100%,村(社区)配备率70%

提供材料: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

 

站达标率100%,村(社区)配备率50%

 

站达标率80%,村(社区)正在配备。

 

站达标率60%,村(社区)尚未开始配备。

21

基层文化队伍培训

有培训计划

乡镇、街道、村、社区专兼职人员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

 

2013年制定计划,80%专职人员参加培训。

提供材料:专职人员参加培训的台账材料,及有关计划(或草案)和数据。

 

 

2014年已制定计划并实施。

 

正在制定计划,已实施。

 

尚未制定计划。

22

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

每个村(社区)有1支业余文艺团队

 

2013年两项全部达标。

提供材料

有关制度和志愿者、业余文艺团队一览表和情况。

 

2014年建立,预计达标。

 

2014年开始建立,预计2015年达标

 

尚未开始建立志愿者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评估

 

 

 

 

23

 

建立对县(区)和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并实施;

 

2013年建立、实施。

提供材料:工作考核文件(草案)和2013年考核结果资料。

 

2014年建立、实施。

 

已建立或形成草案。

 

未建立

 其他

 

 

 

 

24

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

 

 

覆盖率85%

提供材料:

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情况一览表

现场检查

 

覆盖率80%

 

覆盖率70%

 

覆盖率不到70%

 25

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

 

 

覆盖率80%

提供材料:

农家书屋建设实施情况一览表

现场检查

 

覆盖率70%

 

覆盖率60%

 

覆盖率不到60%

 


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督查

重点项目和指标

(西部)

序号

指标

中期进度评定

指标说明

验收细则

创建工作

 

 

 

 

1

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领导重视

创建经费

创建成效

 

领导高度重视,配套经费全部到位,创建成果显著

提供材料

有关资料和经费划拨证明。

 

领导重视,配套经费部分到位,创建成果显著

 

领导重视,配套经费已经确定但尚未到位,创建成果较显著。

 

领导比较重视,配套经费尚未确定,有创建成果

2

示范区创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落实率≥60%

提供材料:

创建规划和规划落实一览表。

 

落实率≥50%

 

落实率≥40%

 

落实率<40%

3

 

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和制度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已形成部分政策、制度

提供材料:

1、研究方案、队伍、经费和进度的有关证明材料,

2、课题研究成果和制度机制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形成政策、制度

 

研究方案、队伍、经费部分落实,尚未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研究方案、队伍、经费尚未落实,研究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4

 

创建工作过程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

资金管理

督导检查

信息报送和宣传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及时,宣传80分以上。

提供材料:

相关制度,会议记录、经费预算和使用情况,督导检查结果,信息报送记录和媒体宣传资料。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宣传50分以上。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进行了研究,资金使用有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及时,宣传30分以上。

 

制定了四项制度,但未落实,资金使用有较严重违规现象符,督导检查不利,信息报送不及时,宣传30分以下。

5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统筹协调、社会化、

均等化、标准化、

理事会制度

 

已经贯彻,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提供材料:有关文件、资料。

 

 

正在贯彻,并在某一方面形成实施意见。

 

正在研究贯彻实施意见。

 

尚未研究贯彻意见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6

 

市、县设施建设

市有31影剧院

市、县 两级文化馆、图书馆

80%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已达标

指标说明:未评估定级的,必须达到二级馆必备条件指标。

提供材料:已评估定级的最近一次评估定级证明文件。未评估定级的,提供必备条件指标达标的证明材料。其中:馆舍尚未建成的,需提供馆舍建设项目立项、项目投资、馆舍设计的有关文件,并确已开工。

 

达标率≥60%,预期可达标。

 

达标率≥40%,预期可达标。

 

达标率<40%,预期不达标。

7

公共图书馆建设五项指标

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4册;

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0.5次;

人均年增新书0.02册;

人均到馆次数0.2次;

数字资源量市馆10TB,县馆2TB

 

 

已全部达标。

指标说明:藏书量包括地(市)、县两级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社区(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的总藏量;人口为本区域常住人口。以2013年底图书馆的统计报表数据为依据。

提供材料:各级图书馆(室)2013年藏书量,年新增图书量、到馆人次数量、借阅流通量、数字资源量一览表。

 

个别指标未达标,预期可全部达标。

 

尚未达标,预期50%指标可达标。

 

全部未达标,预期达标率<50%

8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设置率80%

达标率80%

(站面积300㎡)

 

设置率80%,达标率80%

提供材料:2013年乡镇(街道)文化站一览表和相关资料,内容包括:面积或建设计划、建成时间、投资、用房项目设置、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和设备达标情况、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员。

 

设置率80%,达标率60%

 

设置率80%,达标率40%

 

设置率不到80%

 

  9

  

乡镇(街道)、社区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设置率60%

达标率60%

 

设置率60%,达标率60%

提供材料:数据含在8数据内。

配置标准

文化部 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设置率50%,达标率50%

 

设置率40%,达标率40%

 

设置率不到40%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0

  

实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服务

重要文化项目(不少于三项),

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开展流动服务

 

 

3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 流动服务开展率80%

指标说明:包括文化下基层项目、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和城市援助农村项目等。

提供材料

1、重要文化项目有关文件和实施材料。

2、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一览表

 

2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流动服务开展率70%

 

1个项目,达到项目要求,流动服务开展率600%

 

有项目,未达到项目要求,流动服务开展率不到50%

11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益性文化单位有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区域或项目

 

100%单位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提供材料

1、有关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文件、制度。

2、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特殊群体服务项目一览表

现场检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区域和设施。

 

90%以上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80%以上有服务区域或项目。

 

有服务区域或项目的单位不到80%

 12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2013年已建立制度机制,有实施项目并取得成果。

指标说明:包括: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提供材料:

1、有关政策措施的文件;

项目及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

 

2014 建立制度机制,并已经开始实施。

 

正在建立制度机制,2014可实施。

 

计划建立制度机制,预计2014年不能实施。

13

 

100%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免费开放

有经费保障

有服务内容目录并公示

开放时间达标

 

100%免费开放,三项达标

提供材料:

1、经费保障的具体文件和凭证。

22013年各馆(站)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经费、每周开放时间、受益人数一览表和相关资料。

现场检查。

 

100%免费开放,两项达标

 

100%免费开放,一项达标

 

还有未实施免费开放的馆、站或三项均未达标

14

 

实现农村三项指标

每个行政村

每月1场电影,

每年2场演出,

每年3次文化活动

 

2013年三项全部达标。

提供材料:

2013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三项指标一览表和证明资料。

 

20132项达标,2014年全部达标

 

20132项达标。

 

20131项达标。

15

网上文、图、博三馆建设

 

80%建有网站。

提供材料:文、图、博三馆网站一览表和首页。

上网检查

 

60%建有网站。

 

40%建有网站。

 

60%以上没有网站。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

 

 

 

 

16

 

政府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政策

 

有政府编制的规划、政策,已颁布、实施。

提供材料: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或草案)。

 

有发改委和文化部门编制的规划,已颁布实施。相关政策形成草案。

 

相关规划已颁布,政策尚未形成草案。

 

尚无规划和政策草案。

17

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

有统筹协调的内容或项目

 

已建立,实施并取得资源或项目整合初步成果

提供材料:

1、关于统筹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的文件;

2、统筹协调的内容、项目、工作方案以及成果材料

 

已建立,有统筹的内容或项目,开始实施

 

正在研究、制定中

 

尚未进行

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

 

 

 

 

18

资金保障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2013年已经三项落实。

提供材料;

12013年决算和2014年预算数据和相关资料。

2、提供有关文件和相关资料。

 

2014年三项落实。

 

有两项落实。

 

有一项落实。

19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名)达标率 村(社区)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1名) 配备率

 

站达标率100%,村(社区)配备率70%

提供材料: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

 

站达标率100%,村(社区)配备率50%

 

站达标率80%,村(社区)正在配备。

 

站达标率60%,村(社区)尚未开始配备。

20

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有培训计划

乡镇、街道、村、社区专兼职人员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

 

2013年制定计划,80%专职人员参加培训。

提供材料:专职人员参加培训的台账材料,及有关计划(或草案)和数据。

 

 

2014年已制定计划并实施。

 

正在制定计划,已实施。

 

尚未制定计划。

21

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

每个村(社区)有1支业余文艺团队

 

2013年两项全部达标。

提供材料

有关制度和志愿者、业余文艺团队一览表和情况。

 

2014年建立,与其达标。

 

2014年开始,预计2015年达标

 

尚未开始建立志愿者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评估

 

 

 

 

22

 

建立对县(区)和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并实施;

 

2013年建立、实施。有群众满意度考核指标。

提供材料:工作考核文件(草案)和2013年考核结果资料。

 

2013年建立、实施。缺群众满意度考核指标。

 

已建立或形成草案。2014年实施。

 

未建立

其他

 

 

 

 

24

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

 

 

覆盖率80%

提供材料:

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情况一览表

现场检查

 

覆盖率70%

 

覆盖率60%

 

覆盖率不到60%

 25

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

 

 

覆盖率80%

提供材料:

农家书屋建设实施情况一览表

现场检查

 

覆盖率70%

 

覆盖率60%

 

覆盖率不到60%


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中期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

序号

指标

中期进度评定

指标说明

督查细则

创建工作

 

 

 

 

1

创建工作组织情况

领导重视

工作机制

创建经费

 

 

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机制完善,安排配套经费并全部到位。

提供材料

工作机制有关资料和经费划拨证明。

 

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完善,安排配套经费并部分到位。

 

领导比较重视,工作机制完善,配套经费已经确定但尚未到位。

 

领导不够重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无配套经费。

2

示范项目创建规划落实情况

 

落实率≥60%

提供材料:

创建规划和规划落实一览表。

 

落实率≥50%

 

落实率≥40%

 

落实率<40%

3

 

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情况

研究方案落实

制度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并已形成部分政策、制度

提供材料:

1、研究方案、队伍、经费和进度的有关证明材料。

2、课题研究成果和制度机制设计成果。

 

方案、人员、经费落实,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形成政策、制度。

 

方案、队伍、经费部分落实,尚未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方案、队伍、经费尚未落实,研究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4

 

创建工作过程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

资金管理

督导检查

信息报送和宣传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及时。

提供材料:相关制度,会议记录、经费预算和使用情况,督导检查结果,信息报送记录和媒体宣传资料。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够及时。

 

制定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不定期研究工作,资金使用有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进行了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不及时。

 

 

制定了四项制度,但未落实,资金使用有较严重违规现象,督导检查不力,信息报送不及时。

5

创新性

项目创建中的体制机制、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突出困难和问题

提供材料:有关文件、资料。

 

有较大创新,解决了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有创新,对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发挥了作用

 

无创新性。

 

6

导向性

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的典型性, 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充分体现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富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的典型性,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提供材料:反映导向性效果的有关资料。

 

 

符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有地方特色和典型性,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符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典型性不强,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不大。

 

 

一般。

 

7

带动性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发挥带动作用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提供材料:反映创建工作带到性效果的有关资料。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较大带动作用。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带动作用。

 

 

 

带动作用很小。

 

8

科学性

把工作实践和制度设计相结合,形成有价值的制度成果

 

工作实践和制度设计有机结合,形成了对实践具有很好推动作用的制度成果。

提供材料:反映创建工作中制度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

 

工作实践和制度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对实践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的制度成果。

 

 

工作实践与制度设计相结合,制度成果的指导价值一般 。

 

 

缺乏制度设计。

 

 

                                             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督查

                                                            重点项目和指标


附件3

 

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

序号

指标

中期进度评定

指标说明

细则

创建成果巩固

 

 

 

 

1

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

 

完成整改工作,成效显著

提供有关整改工作方案和资料。

 

已制订整改方案并开始落实

 

已形成整改方案草案

 

尚未开展整改工作

2

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

 

已经转化为具体制度政策,实施成效显著

提供制度设计成果转化为政策的相关正式文件以及实施情况资料。

 

已经转化为具体制度政策,并开始实施

 

已经形成具体的政策制度草案

 

尚未启动相关工作

3

后续建设工作机制

 

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分工明确的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并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提供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的有关证明材料,以及有关会议材料。

 

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分工明确的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并开始实施。

 

形成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分工明确的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机制草案。

 

没有启动相关工作。

4

后续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

 

印发了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并按进度如期落实。

提供后续建设规划、方案的正式文件,以及落实规划方案的会议记录、信息

 

印发了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但未按进度落实。

报送、媒体宣传等相关文本资料。

 

印发了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并开始落实。

 

尚未印发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

5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

协调机制、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

理事会制度

 

已在某一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提供有关文件、会议、方案资料。

 

在某一方面形成实施意见。

 

正在研究贯彻实施意见。

 

尚未研究贯彻意见。

6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情况

 

联合省文化、财政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宣传本地经验。

提供有关会议、活动方案、宣传稿件等文本资料。

 

通过互相考察学习、印发简报等方式宣传本地经验。

 

已经形成宣传本地经验的具体方案。

 

尚未启动相关工作。

7

完成文化部部署任务情况

 

积极参与文化部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工作项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发挥了带动作用。

提供参与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活动、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等文化部交办任务的相关资料。

 

参与文化部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工作项目,基本完成各项任务。

 

参与文化部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工作项目,但进度迟缓。

 

 

没有参与文化部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