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办公室 2014年8月24日
兴业:建设3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7月29日,兴业县蒲塘镇南塘村,刚完成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现雏形。“下一步,我们将筹集资金装修综合楼和硬化篮球场,预计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村里没有休闲娱乐场所的历史。”南塘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筹委会主任胡永志告诉记者。
今年,兴业县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为30个,比去年翻了一倍。为此,该县提前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选址、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深入摸底。在上级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发动各建设村点的群众集资、捐资,群众积极性高涨,绝大部分村点落实自筹资金,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目前,3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其中,6个村完成综合楼主体工程,16个村建好篮球场,所有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
此外,该县还投入10万多元完善了县图书馆各功能室设置,并配置了标准电子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藏书达3万多册。13个镇文化站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率已达100%。县图书馆、文化馆还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和开展送戏下乡等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玉州区全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玉州区结合区情实际,围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思路,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抓好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为抓手,全力配合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效明显。
为实现创建目标任务,该区在巩固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筹资2000万元建成高山村、永上村等3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筹资260万元,建成南江新联村陂头片、城西街道玉豸村新屋屯等13个自然村文体活动中心;建成3个镇综合文化站、86个农家书屋、45个村级舞台;为仁厚村等21个村屯赠送了一批电视机、DVD、舞台灯光、音响等文化活动设备,为南观社区等11个社区配备电子阅览室设备。
同时,该区大力抓好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群众组建各种类型的业余文体团队,目前该区共组建基层文艺队110支,每年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晚会1000多场,涌现了玉豸村文艺队、潘岭村文艺队等8支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村(屯)文艺队”称号的优秀文艺队。此外,该区还建立各种健身活动辅导站(点)158个,组建业余篮球队、气排球队、太极拳队等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300多支。
福绵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为确保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推进福绵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福绵区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惠及城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该区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目前,该区共建成镇级文化站6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39个,农家书屋11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村级篮球场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16个。
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出台《福绵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构建了“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格局,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镇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了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建立健全向农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城乡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另外,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政府文艺奖和“签约文艺家”制度,积极参与玉林文化名家和玉林文化学科带头人评选培养工作,落实各种激励扶持措施,积极为各级文化单位引进优秀拔尖人才。
此外,福绵区还将分散在文体、卫生、计生、教育等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便民惠民,解决了居民群众参加文体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