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17期
发布时间:2014-10-17 10:44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10-17

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2014年8月29日

 

 

楚雄州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工作

 

20138月以来,楚雄州根据《示范区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落实过半的原则,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工作亮点。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州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多数县市组织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各县市、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机构,落实了办公地点、人员设备;印发了创建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明确了创建目标和任务,并对创建任务进行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

二是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全州5个县级图书馆正在新建或扩建,3个县市文化馆、4个乡镇文化站正在提档升级,1个县博物馆、1个县图书馆已竣工验收;楚雄州学生课外实习基地、楚雄市广电中心、永仁县体育场、非遗传承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61个村文化室、44个乡镇文体活动广场、36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146个村(社区)标准篮球场的建设资金已下达,项目正在推进。

三是数字化建设有序推进。州图书馆、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已完成80%,韬奋基金会向全州11个图书馆捐赠了价值800万元的图书全部配送到位。全州州、县市图书馆现有藏书达120万册,乡镇文化站阅览室、村级农家书屋藏书190万册,全州人均占有藏书已达1.15册。

四是课题设计研究进展顺利。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分三次对楚雄州文艺表演队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课题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全州文艺表演队伍现状、存在困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基础情况。目前,制度设计初稿已完成,楚雄州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协调机制等5个制度已完成征求意见,正在修改之中。

五是文化站(室)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楚雄州提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十个有和村(社区)文化室九个有的规范化建设目标,通过打造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8个村(社区)文化室,将在全州范围内提供引领示范作用。全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部分文化站均按照创建标准调整了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和时间。

六是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各县市加大了对公共文化的投入,绝大部份县已落实了文化惠民经费、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村级文化辅导员补助等政策。

七是人员素质有效提升。自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州创建办举办了3次州、县、乡相关人员培训,参训人数600多人,先后组织58人到保山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学习交流活动。

八是信息宣传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完善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培强信息员队伍等方式,集中打造了姚安县“3+1”模式、武定县村村响工程、元谋县七小文化工程等一系列特色亮点信息。全州社会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初步形成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信息、报刊有文章、干道有标语的立体式宣传格局。

截至630日,楚雄州信息被《中国文化报》采用3篇,国家文化部网站采用22条;被省委宣传部采用1条,省政府办采用1条,省文化厅门户网站采用41条,省文化厅《文化聚焦》采用1条,《云南日报》采用2篇;被州委办公室采用4条,州政府办公室采用3条,《楚雄日报》采用74条;被州广播电台《全州新闻联播》播出稿件39件,《文化楚雄》栏目播出专题22次;被州电视台《彝州观察》栏目深度报道5期,《楚雄新闻联播》、《民情直通车》2个栏目共播出新闻稿件32件,制作示范区创建公益广告3部;被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刊发57条;州创建办编辑《示范区创建简报》12期,被新华网、人民网等14家网站采用89条。

    20149月至10月,示范区创建工作将迎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中期评估,目前,有关中期评估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下步将重点开展九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各项指标。通过中期督查,对照验收标准查找不足,制定下步工作的细化方案,将责任层层落实。二是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加快楚雄市广电中心建设、永仁县体育场和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建设和大姚核桃博物馆陈列布展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三是提升打造8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重点提升打造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民族特色节庆文化、大家乐群众广场舞蹈、流动博物馆展览、中国彝族文献图书馆、民族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资源转化、乡镇文化站六个一管理模式、“3+1”模式扶持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这8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使之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品牌。四是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将州、县市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五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和实际需求充实各级公共文化单位机构和人员编制,完善村(社区)文化辅导员管理办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按级分类组织培训,提升基层文化骨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六是加大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定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好;加强对全州文化系统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力度,确保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共同推进。七是继续加强宣传信息工作。注重总结、提炼创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特色亮点,提高信息的采用率;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充分调动、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经验、先进人物突出事迹,加大宣传的密度和广度,积极营造浓厚的氛围环境。八是加强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对县市、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切实落实专人负责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九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尽快出台楚雄州《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群众评价反馈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管理办法》等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