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简报】长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出新举措
发布时间:2011-09-05 09:50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1-09-05

湖南长沙市示范区创建周期内,结合长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对照国家创建标准,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全面落实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技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制度设计研究等创建任务,使创建工作成为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惠民、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长沙市创建示范区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上水平。一、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继续组织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文艺节目、送文化辅导下乡进社区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2131”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促进城乡文化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扶植引导民间艺人,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推广长沙县“农村文化集市”的做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群众文艺“千团百家”工程。充分发挥市群艺馆龙头作用,整合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馆资源,凝聚群文团队力量,建立群文活动网络体系,开展“百佳、百品、百星”评选和星级团队达标评选活动,到2012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1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三、地方特色品牌培育工程。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品”的原则,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依托湘江剧院开展“好戏天天演”活动,每周演出湘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6场次以上。依托橘子洲,举行橘子洲沙雕艺术节、橘子洲音乐节等活动,打造“文化橘洲”品牌。四、书香星城“211”工程。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建立2000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100个,建好1个数字图书馆(市图书馆),并免费开放。五、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共享”工程。根据户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区域和从业特点,发挥公共文化窗口单位的延伸服务功能和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艺术辅导培训、图书阅读、艺术鉴赏等服务;以免费开放为契机,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定期推出艺术剧院剧场、文化经营场所免费、低价服务;推动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阵地就近、便捷地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丰富他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六、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工程。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与网络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专业化的图书情报人员队伍优势,建设长沙数字资讯中心,为市民提供即时资讯、信息检索咨询、市民学习教育资源整合推送等服务;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专题信息、媒体信息服务。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并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化影院等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