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简报】鄂尔多斯市精心构建五级文化网络,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发布时间:2012-06-04 14:56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06-04

    鄂尔多斯市是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加大公益性文化投入,改善基层文化设施,结合本地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发展农牧民家庭文化户等一系列举措,精心构建了市、旗、乡、村、户五级文化网络。在五级文化网络的联动互补作用下,让基层群众分享到了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务。

    鄂尔多斯市将改善基层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占到财政总支出的4%以上。各级政府上下匹配投入建设经费,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目前,鄂尔多斯市有市级博物馆3座——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有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均为地(市)级一级馆,还有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所、市考古研究所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市8个旗、区都建有图书馆、文化馆、文物(博物)馆,8个旗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被评为部颁标准县级三级或三级以上馆;全市共设有6支乌兰牧骑;全市58个乡(苏木、镇、街道办事处)都建有文化站,其中47个文化站的站室面积达到800平米以上;全市907个村(嘎查、社区)都建有文化室,其中有44%的文化室面积达到200平米以上;全市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支中心9个,共享服务点229个,建成草原书屋725个。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人均达到0.5平方米以上,鄂尔多斯市已成功地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市、旗(区)、乡(苏木、镇、街道办事处)、村(嘎查、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这些设施为改善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

    为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鄂尔多斯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强了流动文化服务。鄂尔多斯农牧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稀散,不少农牧民住户距离乡(苏木)文化站有上百里路程,距离村(嘎查)文化室也有几十里路程,平时参加文化站、文化室的阵地活动多有不便。为了让住地偏远的农牧民也能享受到公益性的文化服务,鄂尔多斯市加强了流动文化服务。上世纪90年代,鄂尔多斯市大部分乡(苏木)文化站配备了流动文化车,流动文化车载着图书、图片、电影、科技资料、小型文艺演出队等,巡回在村社之间,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送去文化娱乐。

    农牧民家庭文化户是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补充,也是地区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鄂尔多斯农牧民喜歌善舞,具有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文化部门借助民间文化传统,在人口居住稀散的农村牧区选择热心文化、有文艺特长、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扶持发展成为农牧民家庭文化户。文化户家里备有图书、报纸、乐器、棋类等文化设备,自觉自愿地为左邻右舍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地。日落暮归劳作之余,农牧民可以聚在文化户家里读书看报、吹拉弹唱、自娱自乐。2011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鄂尔多斯市示范文化户、民间文艺团队资助及管理办法》,加大了对文化户的扶持力度,使农牧民文化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市有上千家文化户分布在农村牧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要求,鄂尔多斯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全部每周42小时或每周56小时免费开放。五级文化网络联动互补,流动文化服务穿针引线,鄂尔多斯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