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工作简报】东莞市村级文化管理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实现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2-09-13 11:03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09-13

8月16日-17日,东莞市在市会议大厦举行了全市村(社区)文化管理员、文化志愿者培训班。全市各镇(街)文广中心主任、村(社区)宣传委员,全市558名村(社区)文化管理员、1200名文化志愿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这标志着覆盖全市村(社区)、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正式完成组建,对东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558名专职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的245人,约占44%;大专学历313人,约占56%。平均年龄在25-35岁之间。根据东府办《关于印发<2012年东莞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今年,我市为558个村(社区)各聘任1名专职的文化管理员、配置2名以上兼职的文化志愿者。通过发挥文化管理员的主导作用,文化志愿者的辅助作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管理员实行“村用、镇管、市指导培训”的管理模式,人员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镇村统筹解决每人每年不少于2万元。文化志愿者由新成立的市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和镇(街)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负责招募、培训和管理。东莞市还设立了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扶持奖励。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纳入“十件实事”

2011年,东莞市通过实施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设施较落后的192个村(社区)建成了文体广场、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新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新增藏书约60万册,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何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文化部门的重点工作。为此,今年东莞市启动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工程,并将其纳入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通过市镇(街)两级财政投入,在全市各村(社区)配备一名文化管理人员,并启动全市文化志愿工作,充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逐步构建一支以专职文化管理员为主,文化志愿者为辅的村(社区)文化管理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