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山西省长治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2-10-08 10:31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08

 

2011年6月1日,我市与青岛、苏州、马鞍山、成都等城市获得首批创建资格,成为山西唯一的创建市。这是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我市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水平的一十分难得的机遇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8月9日、10月10日、11月10日今年8月29日次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动员会汇报会座谈会推进会,在全市形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潮。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加大投入,快速实施,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重大文化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我市连续三年蝉联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第一名。

(一)建立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方面:市县两级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定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层层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创建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纳入了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投入保障方面: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示范区创建经费投入机制,下达了30万元创建工作启动经费,每年设立1000万元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工作。各县市区也将公共文化发展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在营造氛围方面:我们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摆放了宣传展板,在街头悬挂了宣传标语,LED显示屏上流水宣传字幕,每周编发一期工作简报,目前已编发65期在《长治日报》上开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栏,组织了县(市、区)委书记谈创建专版,并举办了示范区创建知识竞赛。在长治电视台开辟县市区长(创建示范区)访谈录。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在《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上进行了整版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市里规划建设了市文化创意传媒园区、群众艺术馆。壶关县新建了文体馆,主体已竣工;长子县正在加快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潞城市即将开工建设文化馆。所有乡镇都建设了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100%的行政村(社区)都建设了文体活动室(中心)。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454家,13个县市区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全市28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两馆一站”,全部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点1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781个,实现了县县有支中心、乡村有基层服务点的目标。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在加快实施,年底将全部投入运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市大胆先行先试,与省文化厅合作对群众文化社会参与课题进行了制度设计,制定了制度设计研究方案,成立了制度设计专家组,目前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社会参与的指导意见》,完成了《群众自办文化研究》调研报告,草拟了《群众自办文化扶持奖励办法》、《关于鼓励组织或个人兴办、捐赠群众自办文化的意见》、《群众自办文化人员素质提升计划》等一系列社会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探索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举措。

(三)打造了一批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我市长治县长乐社区、城区东关社区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八一广场及广场消夏文化活动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广场特色文化活动。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院文化、饭场文化、星期天文化,实施了旨在解决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文化低保”工程,使全市30多万贫困群众每年看一场戏、6场电影、读1本书。启动了城市公益电影免费放映、文艺轻骑小分队和周末大剧院演出等活动。开展了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形成了国际攀岩节、长治市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长治市新闻记者漂流节、长治市天下都城隍祈福节、长治市北方水城端午节、城区塔岭山桃花节等城市节庆文化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向上、欢乐喜庆的精神食粮,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便捷、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查工作。为做好创建工作,省文化厅多次到我市督查并指导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国家文化部督查组于今年3月中旬莅临我市对创建示范区工作进行督查,经过细致入微的抽查后,督查组充分肯定我市取得的成绩:创建工作扎实,组织推动有力;初步形成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课题研究和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投入,建设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也对我市创建工作提出了建议。今年推进会召开后,我市严格按照创建标准的要求,逐条逐项,从严从细全面督查,兵分三路,分组包县,责任到人,查进度、找差距、明责任,每开一次碰头会,每周巡查一次,每月25日汇报讲问题、办法、抓落实,每月28日在《长治日报》进行通报。加强对责任单位的效能监察,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工作不力、延误整体创建工作进程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和新闻曝光,确保创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积极筹备了群众文化进京演出活动。为了做好大地情深——山西长治示范区群众文化进京展演活动,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下拨经费近百万,并多次召开由各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我们还积极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联系演出场所及音响、灯光,积极组织基层筛选节目,经省文化厅严格审查和精心指导后把标志长治市群众文化最高水平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选到整台晚会中,目前正在积极排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些县区对后续的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具体,组织协调不力,政策措施不完善,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二是在经费投入上有差距。部分县市区没有形成创建示范区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维持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业务经费、队伍建设经费、文化服务经费等投入仍然不足。

三是在设施完善上有差距。一些县市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县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还需要选址新建。

三、下一步工作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定,创建周期为两年,我市作为首批示范区,今年就是迎检之年、冲刺之年、决战决胜之年。现在距离验收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把创建工作作为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抓手,以更加清醒的文化自觉、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有力的组织领导、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切实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组织好、落实好。

(一)重点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一是抓好市县“两馆”建设。对已达标的县市区要抓好巩固提高,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不达标的县市区要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已开工的要加快建设;已选好馆址的要尽快办理开工手续;未确定馆址的要尽快确定馆址。千方百计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二是抓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13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配备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并进一步完善功能,健全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三是抓好村(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我们要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整合等办法,加大村文体活动室建设力度,努力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二)重点加快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提高基层文化机构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实现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二是抓住市图书馆被确定为全省数字图书馆推广试点的有利机会,积极发挥主阵地作用,推动全市建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基层服务站(点),逐步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覆盖到全市各县区、各乡镇、各街道,促进全市各级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全市信息资源的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三是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年底,100%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

(三)重点建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下一步,各县市区要根据要求配齐配全人员。同时,要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特点,加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社区、每个行政村都有1-2名文化志愿者常年开展文化服务。要加大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为基层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下一步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千方百计落实配套经费,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公众提供全天候的免费上网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农民工、残障人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关爱,要在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区域设立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免费服务,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打造一批农村文化服务品牌。市县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开展送图书下乡、送歌舞下乡、送戏曲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解决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留得住的农村文化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