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安徽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10-10 09:42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10

近年来,我省按照夯实设施基础、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能的总体思路,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两馆一站评估定级和免费服务、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为抓手,以中国农民歌会、“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基层等为载体,积极开展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形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提升、重点突破、快速发展、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2011年 4月,我省马鞍山市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抓设计,重指导,厘清思路推动创建

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践运用,推动创建工作。积极争取,主动申报,顺利承担了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确定选题,成立专家课题组。确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研究》的申报选题,被文化部采纳,并指定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为该课题首席专家,领衔指导我省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三分之一为政府行政管理人员,三分之一为专家学者,三分之一为公共文化单位实际工作人员。我厅会同省社科院申报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获准立项,正式启动。2012年9月,为了解全国农民工参与、享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情况,特别是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现有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对接状况,课题组选择四川、北京、上海、广东和安徽五省市为调查点,目前,课题组正在成都等地开展相关调研工作。二是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实践。组织省《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组专家深入马鞍山市公共文化单位开展调研,为课题研究提供鲜活素材和分析案例。邀请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国新教授来我省马鞍山市指导创建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寻求对策。马鞍山市邀请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戴珩来该市考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其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制定、制度设计研究、城市名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等工作,以及示范区创建工作等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大支持,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近年来,省文化厅高度重视,全力争取,加大扶持。以“力争‘十二五’再创建2个以上示范区、5个以上示范项目”为目标,指导并支持铜陵、芜湖、淮北等市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县级两馆维修改造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舞台车配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在活动组织、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全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不断深入。四是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信息沟通,加强业务指导,加强工作督导,推动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方面,马鞍山市制定下发了《公益性文艺演出配送服务试行办法》,推行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将文化下基层集中整合扩大为文化惠民项目;在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方面,将学校等文体设施对公众开放工作纳入社会文化建设,打破条块分割,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在城际公共文化合作交流方面,与南京市签署《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与芜湖市签署《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文化合作新模式;在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联动方面,制定了《马鞍山市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与管理规划》、《马鞍山市文化指导员管理办法》等,推动文化志愿活动开展。2012年4月,文化部督导组对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督导,反馈意见给予高度评价。

二、抓基础,抓考核,完善机制促进建设

(一)将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推动作用明显

我厅经过积极争取,2009年起,文化建设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围绕“有阵地、要达标、上等级、创品牌”,从三馆建设与服务情况、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完成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等量化设置考核指标。2012年起,全省文化建设情况考核延伸到62个县(市),根据县域分类分别考核,“软实力”有了硬措施。各市县公共文化设施蓬勃兴起,一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相继完成新建或改扩建,目前,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00个,文化馆120个,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0 家。通过实施省民生工程,12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全面完成。

(二)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工作,以评促建

按照文化部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实施我省的两馆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上台阶,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全省91个公共图书馆有77个馆参评,66个馆上等级,上等级馆绝对数成倍增长。其中一级馆8个,比上次评估增长60%;二级馆11个,增长175%;三级馆47个,增长 100%。参评率、上等级率分别达到84.61%和85.71%。

第三次文化馆评估中,全省120个文化馆,共66个馆上等级,其中一级馆14个,二级馆21个,三级馆31个。与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结果相比,上等级馆绝对数增加45个,上等级率增加37%,有效促进了各级文化馆办馆条件改善和办馆能力提升,推进了文化惠民服务工作的开展,得到文化部文化馆专家评估组高度肯定。

(三)建管用结合,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

近年来,为适应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的需要,我厅及时推出多项管理措施,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一是根据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管理办法》等,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出台了《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开展专题宣传月,着力提高知晓率、使用率、满意率。二是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评促建,激发活力,2010年、2011年我厅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级评定工作,对列入省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的文化站进行评级,两年共评出等级站508个,其中,一级站94个,二级站184个,三级站230个。省文化厅对等级站授予标牌,并对一级文化站给予资金奖励。2012年的等级评定工作正在进行中。三是轮训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2010年起,围绕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 “按时建设成,建成即达标,整合能用好”的目标,连续三年组织举办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对2007—2011年已建成的13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站长完成一次轮训。培训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和实践,指导性、针对性较强,提高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坚持文化惠民,不断深化免费开放

制定《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服务标准的起草制定,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我省两馆一站的具体实际,注重体现政策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三馆一站”纷纷落实《服务标准》,建立免费开放信息报送机制。2012年1—8月,省图书馆接待读者73.8万人次,借阅书刊117.6万册次。省博物馆除做好常设陈列之外,举办“郎静山摄影展”等10多项临展,开展“展厅寻宝”等青少年活动17期110场,1.2万名青少年受益;免费讲解415批,观众64.6万人次。省文化馆“安徽画廊”举办各类书美影展15期,观众4万余人次;阜阳剪纸和萧县、青阳县农民画等纷纷走进省城并到各市巡展。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2012年4月试开放,接待观众8万余人次。4月,文化部、财政部督查我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抓载体,树品牌,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

1.持续举办中国农民歌会,打造全国知名文化品牌。2008年,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机遇,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首创中国农民歌会,由文化部、农业部和安徽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滁州市政府等承办。连续成功举办4届,每届歌会开幕式演出均由安徽电视台直播,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歌会坚持“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坚持“全国性、创新性、参与性、系列性”;坚持“创新歌、唱新歌、留新歌、传新歌”;坚持“农味、民生、丰收、喜乐”的理念和特色,成为中国农民歌手展示才艺的大舞台、中国民间艺术交流融合的大平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大展台,成为落户安徽、面向全国、具有示范性、导向性、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名牌。2010年荣获文化部第15届群星奖。2010年11月,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亲临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现场,并作出重要批示,“全国农民歌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我们要大力支持安徽办好这个歌会。既然作为主办单位,就要积极参与、引导、培育这个品牌,越办越好。” 2011年11月29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我厅报送的《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总结》上作出重要批示:“总结经验,把这个面向广大农民、农村的国家级文化品牌办好,办出特色。”2012年12月初,我们将以“喜庆十八大  放歌新农村”为主题,在滁州市创新举办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民俗风”大巡游、第四届文化部文化创新奖颁奖、第五届中国文化创新高峰论坛、第五届新农村优秀书画作品展、赴小岗村慰问演出等。

2.深化“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基层活动。这是我省近年来形成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为主要力量,以民营艺术表演团体为重要补充,组织歌舞、地方戏、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深入乡镇、社区、厂矿企业和部队驻地等基层单位开展文艺演出,积极营造健康、文明、欢乐、和谐的文化氛围。2012年把为农民工送文化作为“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基层演出重要内容。2011年12月24日,举办了“百团千场万人”2012年首场演出,为合肥一建设工地送去了“情暖农民工”专场演出,受到农民工朋友的欢迎。仅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共演出1000余场,受惠群众数百万人次。

3. 创新开展全省群众文化辅导员活动。按照“自发自愿、规范引导、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和“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活动起来、宣传起来、让群众幸福起来”的思路,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省群众文化辅导员工作,为群众提供专业性、公益性、经常性文化服务。制定《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技术等级标准(试行)》,组建了2000多名有专业技能和志愿精神的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培训首批群众文化辅导员600名,省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8月6日正式成立,省领导充分肯定。联合省文明办下发《通知》,启动文化志愿者招募工作,15家省直文化单位及16个市万余人报名。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从我省创建工作的实际来看,由于地方党委政府认识和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建设基础、经费投入的差异,全省创建示范区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加强指导,推动各市县针对不足、完善提升,在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继续加大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推动安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