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文化部检查组完成对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检查工作
发布时间:2013-07-11 14:20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3-07-11

   

  2013年6月16-18日,由公共文化司阿山江副司长带队的检查组对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进行了实地验收。检查组查阅了朝阳区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听取了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情况汇报,随机选取并实地考察了亚运村街道文化中心、奥运村街道国奥村社区文化室、来广营乡文化中心、大郊亭村文化室、垡头文化中心等文化场所,现场了解了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组织与经费支撑、活动开展、服务绩效等方面的情况。朝阳区区长吴桂英向检查组汇报创建情况,区委书记程连元参加汇报会并讲话。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陈东,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谢莹,朝阳区副区长张立新一同参加了实地检查工作。 

  朝阳区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中央财政投入400万经费,北京市财政投入4000万专项经费,区财政在2011年、2012年分别投入3.16亿元和4.02亿元用于文化建设,同比均增长27%。为推进创建工作,朝阳区委区政府2年内共召开22专题会议,全区千人以上规模动员大会3次。经过两年创建,在设施建设方面,朝阳区街乡文化中心的设置率和达标率达到了100%,社区(村)文化活动室设置率也由创建初期的91%上升到100%,达标率由26%上升到96%,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2012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8万次,参与人数超过500万人,其中列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的惠民演出共3937场,受益人数超过150万人。在制度设计方面,朝阳区结合实践开展了《构建“3+1”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 

  朝阳区创建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模式方面,首创“文化居委会”基层文化自治组织,开展民主化参与、社会化运行管理;在乡镇街道层级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朝阳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为下一步文化设施建设及资源整合预留空间突破行政层级设置,在区、街乡、社区(村)三个行政层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上,增设10个“地区文化中心”,构建“区-地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编制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地图,建立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系统。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覆盖建成114台、开通88台率先建成了70家依托有线电视、无线网络实现数字服务全覆盖的“数字文化社区”建立“以需定供三中心”的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根据群众需求,通过基层文化辅导中心、图书配送中心、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推行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建立业余文艺创作、演出扶持机制制定《朝阳区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扶持朝阳区民办图书馆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扶持机制,制定《朝阳区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目前共有在册文化志愿者30445名累计服务时间约1万多小时建立社会文艺团队管理扶持机制,制定《朝阳区群众文化队伍扶持奖励办法》,每年对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团队或单位非职业文化团队进行认定、奖励在绩效评估方面,采取主管单位评价、单位自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将评估排名作为街道领导个人绩效考核依据和各街道第二年公共文化资金分配的主要参考指标。 

  为巩固朝阳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质量和效能,检查组对朝阳区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和长效机制,推进示范区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二是注意总结创建经验,提炼创新亮点,加强宣传推广,为北京市和全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示范作用。三是进一步落实《朝阳区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积极挖掘资源,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应尽快完成装修改造,尽早投入使用。四是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建设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