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文化部检查组完成对重庆市渝中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实地检查工作
发布时间:2013-07-11 14:23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3-07-11

      

  2013年6月19至21日,文化部检查组重庆市渝中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检查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温俊华主持主持汇报会,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积光代表渝中区进行了汇报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区长扈万泰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巡视员赵明全、渝中区副区长蔚传忠、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君岳、渝中区政协副主席戴启常参加了实地检查工作。检查组查阅了创建工作资料,随机选取并实地考察了渝中区文图大厦、渝中区农民工图书馆、菜园坝街道渝铁村社区、菜园坝文化中心、大坪文化中心、大溪沟文化中心、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大溪沟街道人和街社区、上清寺街道嘉西村社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化龙桥文化中心等文化场所,现场了解了渝中区创建情况 

  渝中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过程中,坚持普遍达标、重点突破与凸显特色相结合,坚持将创建工作与区域公共文化体系整体水平提升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方面,政府投入巨资,新建了文图大厦、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6个街区文图分馆以及一批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加大了对社区居民和农民工的公共文化供给,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机制,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公共文化组织支撑方面,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政策和制度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方面,加大了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为辖区每个街区文化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名,建立了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在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方面,建立公共文化指标评估体系及多方综合评价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有效地推动了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此外,还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及社会文化资源,推动了公共文化全民共建,全民共享。   

  渝中区在完成创建任务,全面达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建立了具有西部都市主城区特色的“10分钟文化圈层”。构建了由区域标志性文化设施、区级示范性文化设施、街区综合性文化设施和社区保障性文化设施共同构成的“10分钟文化圈层”。二是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功能定位、形象标识、设备资源“三统一”,管理制度、内容供给、工作流程“三规范”,人员、经费“两保障”的要求,对社区文化室在人员、经费、场地、设备、标识、资源、管理、服务等八个方面实行标准化建设。三是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制度设计研究,建设了由农民工专属文化设施(在劳务市场建立的农民工图书馆),农民工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工文化活动平台共同构成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四是免费开放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制订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室免费开放的服务标准,建立了免费开放公示制度,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规范,编印和发放《重庆市渝中区公共文化资源图册》、《重庆市渝中区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指南》以及公共文化宣传海报和宣传单,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五是区域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开放机制。整合区域不同权属的16家文博机构免费开放。六是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按照“总馆+街区分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的模式,建设了1个总馆、7个分馆、7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了1个总馆、8个分馆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七是建立了都市新型垂直化管理体制。突破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由区文广新局对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和街区文化中心垂直化管理的机制,实行设施设备统一配备、服务统一标准、人员统一管理、绩效统一考核,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八是文化大礼包发放机制。每年新春时发放文化大礼包。文化大礼包包含春联、福字、窗花、利是包、电影票、图书、共享工程光盘、培训卡、读者卡、U盘、电视剧DVD等十余种文化小礼品,发放对象主要为农民工、特困户、留守儿童等。九是文化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每年拿出120万元公开招募,择优选聘文化指导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后采取年历化管理,街道、社区、文化部门三方对其进行考核。十是以购买为主,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针对主城区和老城区土地资源极为紧张的实际,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和街区文化中心,使文化设施建设大大提速。    

  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检查组建议,渝中区要制定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10分钟文化圈层”,继续加大文化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使其做到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总结创建经验,提炼创新亮点,加强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