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虽然是我们的邻国,但是对越南的印象总停留在儿时的那些记忆,最易记住的是越南的女子,她们修长的身材、飘逸的长裙,如同仙女在人间,那么美丽,那么令人神往……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借着冬天在广西避寒的机会,我去了这美丽的国度,了却了儿时的梦想。
我是随旅行团从广西的边境小城——东兴进入越南的。踏上越南的国土,很难有身在异国的感觉。看人,都是相似的面孔,一样的服饰:看物,和中国海南、广东等南方城市相近。如果不是广告招牌上的拉丁文字母,你难免会有置身国内某个城市的错觉。
和东兴接壤的是越南著名的边贸小镇——芒街。因为边贸发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住的都是自家盖起的小洋楼,有的是四层、五层,最次的也有二层。据导游讲,越南由于长年的战争,成年男子不正常死亡过多,男女性比例严重失调,女多男少现象很严重。战争结束后,政府曾允许实行一夫多妻。一个妻子一层楼,五层楼就代表有五个妻子。每个妻子都各有分工。有负责做饭的、有看孩子的、有照顾生意的、有负责跑外采购的……而丈夫却可以什么都不干,喝茶,闲坐,赌博,把一切劳务都交给了女人。这可能是物已稀为贵吧。一夫多妻也只是对普通百姓而言,对国家公务员却是绝对禁止的。
在芒街,家家做生意,人人有买卖。东西也是应有尽有。可导游提醒我们,最好不要买东西,特别是较贵重的东西,一是价格贵,二是假货不少。我们很奇怪,通常情况下,外出旅游没有导游不让买东西的,而越南的导游却是个例外。后来我们得知,越南的导游属于国家公务员,拿的是国家的固定工资,没有什么提成或者回扣,而且纪律严明,一旦发现有违纪的,一律开除公职。这让我们这些旅游者感慨半天。但遗憾的是,我们禁不住诱惑,还是有些人买了东西,等到了越南内地,才发现导游说的一点没错,同样的东西价格贵了将近一倍。而我就是这些冤大头之一。
当了冤大头虽然有些沮丧,但是接下来的行程依然是玩性盎然。因为越南新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总结了有三大怪:“男人戴绿帽;女人戴口罩;所有的车辆共一条道”。
先说一:众所周知,越南这块土地备受了战争的蹂躏,军人在当地是倍受尊敬的,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见很多身着战斗色彩制服的男人。他们清一色戴着洪长青式的南洋帽,只不过颜色是绿色的。他们已不是军人,而是出于对军人的崇拜而形成的服饰追求。
再说二:越南的女人是鲜活亮丽的,街上随处可见她们巧笑倩兮的娇媚身影。遗憾的是她们美丽飘逸的长裙不见了,就象咱们现在的旗袍,都作为国服给珍藏起来了。只有在婚礼或重要场合、重要活动时才能见到。而取代这一服饰特色的就是口罩了。越南的女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统统以口罩或围巾遮脸。口罩不是象咱们常见的白色,而是各种图案、五颜六色。人们说这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那时,女子为了避免被当时的美国兵强暴,都在出门时将自己的脸遮挡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以至延续至今。只是现在功能变了,就是为了遮挡紫外线的照射。
最后说三:在越南的大街上,小轿车是极少的,大巴、中巴、出租车也不多见。狭小而简陋的公车站台上,很少有人等车。这里的人们有自己青睐的交通工具,那就是摩托车。
摩托车在越南的普及程度,就像自行车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一样,家家必备、人人必用。在这个国家,随意走进一座城市,你都会被无处不在的摩托车所包围,街道两边停放的是成行成排的摩托车,街道之中流动的是成群结队的摩托车。即使你住在高层酒店,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包围,摩托车的轰鸣声不停地在你耳畔回响。尤其是红灯变绿灯的一刹那,无数的摩托车会如同蝗虫般向你飞扑过来,令人心惊肉跳。如果要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必要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才行。某种交通工具在一个国度达到“波澜壮阔”景象的,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美国人的汽车、中国人的自行车、意大利威尼斯人的“贡多拉”,第四个就该是越南人的摩托车了。
经过将近一天的颠簸,我们来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观——下龙湾。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6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有的一山独立,一柱擎天;有的两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峦重迭,峥嵘奇特,堪称奇观。因其景色酷似广西的桂林山水,因此世人又称之为“海上桂林”。你可以在下龙湾里泛舟欣赏岛上的秀丽景色,也可以直接到岛上的石洞游览一番。游下龙湾,就象游漓江一样,处处皆景,目不暇接。下龙湾的海水非常清,可以看到水下5米甚至10米的地方。途中,你还能与船上的商贩交谈,领略渔乡的风土人情。荡漾在祖母绿色的海湾中,细细品味着美丽的岛屿风光,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我比较喜欢自然的美景,所以就不太想去越南的首都——河内。这博物馆、那故居,我想一定都是千篇一律。无奈,旅游的行程是安排好的,无法由着自己来,只好随大家去了河内。可这一去就放不下了,我没想到河内会有如此的魅力。
河内是法属印度支那邦总督府所在地,因此有许多19世纪法国式建筑。城市不大,但风景秀丽,树木葱茏,满眼绿色。还剑湖、西湖点缀其间,整个城市都仿佛浸润在一片绿莹莹的碧水之中。街心的酒吧亭,建筑别致,里面坐满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乍一看,还以为到了欧洲。
河内市内没有高楼大厦,据说是政府不允许盖高楼,所以普通市民的住房多是年代久远的小楼。楼与楼之间没有一点缝隙。可每家每户的阳台上却都种满了芊芊蔓蔓的热带花木,既浪漫又温馨,较好的保存了古城的风貌。到了政府的办公区,又有一番别样风格。越南政府所有的办公机构,都集中在了一起。街道干干净净,整齐划一。胡志明纪念堂就在中心,也是河内的心脏——巴亭广场,和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很相似,就是小了许多。位于巴停广场旁的一栋法式别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原来是主席府,显得颇为豪华。和民居不同的是,所有政府建筑都是土黄颜色,胡志明故居就坐落在主席府内。但是它和主席府的法式建筑有着天壤之别。生活极为简朴的胡志明住的其实就是别墅旁的电工宿舍。它和外界没有任何屏障,非常简朴,唯一看得上眼的是故居外的花园,小桥流水,幽静典雅,还种植着有趣而罕见的菩萨树,它的根部会往上长,形成一尊尊天然雕像。不知是因为胡志明终身未娶还是这些树根很象光头和尚,越南导游告诉我们,他们管这树叫光棍树。
从胡志明故居出来,下一站就是胡志明博物馆。起初,我本以为只是介绍胡志明生平的博物馆,准备大概看看就出来,没想到这是我越南之行最难忘的一次行程。
一踏进博物馆的大门,要不是有胡志明主席的全身塑像在那里,我还以为走错了门。它不同于一般政治家纪念馆的庄严肃穆,这里到象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整个博物馆呈莲花造型,布展颇富艺术气息。虽然展出的是胡志明生前的遗物和资料,但展台随展品性质设计得多姿多彩,展区灯光设计也各具特色,没有一点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的地方。因为这些内容完全融入到了精美的艺术造型中,使人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又有一种在心理上美的享受。特别是未来部分,令我惊奇不已。这里到处是前卫的、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大型室内雕塑或装置。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一场前卫的艺术展览中。用这样的形式来介绍一个伟人的一生,实在是越南人民伟大的创举。
五天的行程实在是走马观花、意犹未尽,平实美丽的越南确实带给了我许多新的遐想。
(作者:王红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