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山川游记】游五台山菩萨顶
发布时间:2010-01-27 16:17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10-01-27

段 建 国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环周250公里,有五座山峰环抱,五峰高耸,峰顶上各有平坦宽阔的台顶,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其中北台顶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五台山由此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里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11年(公元69年),距今已有1970多年的历史。五台山有大小寺庙125处。菩萨顶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建在一座山峰的最高处。寺内红墙黄瓦的殿阁巍峨耸立,苍松翠柏点缀其间。菩萨顶雄伟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之充满了诱人的魅力,成为历代皇家和僧俗民众朝拜的必到之处。
    我慕名首次来到五台山,用大半天时间匆匆游览了菩萨顶寺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菩萨顶建于北魏时期,属于西藏活佛宗喀巴创立的“黄教”之寺庙,也是等级最高的寺庙。明朝永乐之后,蒙藏大喇嘛居住于此,故又称“首领庙”。寺庙前院是僧人念经,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有“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释迦牟尼,两边供阿弥陀佛和大日如来佛。有“滴水檐大殿”供文殊大佛,左右有观音和普贤菩萨。后院是僧人食宿生活区。此殿因文殊大佛降下甘露,滴水济民而得名。据寺内方丈介绍,1948年4月解释战争胜利前夕,毛主席曾来到菩萨顶。当时方丈指着“滴水檐大殿”的殿檐对毛主席说“水滴石穿”,寓意是国民党就要垮台,新中国即将建立。
    清朝康熙皇帝曾五次来五台山朝拜,乾隆皇帝来过六次,嘉庆皇帝来过一次。菩萨顶东禅院有座碑亭,亭内立有两座高大的石碑,为乾隆御碑,碑高6米,四面各宽1米,分别刻有满藏蒙汉四种文字,表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两座石碑分别记述乾隆第五次和第六次到五台山朝拜之事。其中刻有乾隆的御笔诗一首,诗曰:


六度重兹到五台,点符天地数中该。

不期再至却常住,既曰言归底幻来。

大士如如据莲座,金容永永镇华亥。

梵文儒理本无二,七字因缘拒辩才。


    读罢思忖乾隆皇帝大概在想,祖父康熙帝五次来五台山拜佛,自己却六次来五台山朝拜,比祖父还多一次,自己虽然虔诚信佛,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康熙先帝。于是,“点符天地”,说康熙是“天”,上有天,下有地,自己不过位于天地中间,仍在康熙之下。乾隆自知年事已高,以后恐怕想再来也走不动了,但自己对佛的虔诚之心,如幻梦一样却常留在五台。乾隆在瞻仰那些“大士”、“金容”大佛菩萨时,认为他们虽无声地坐在莲花宝座上,却永世坐镇华夏江山。由此进一步联想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家哲理,说到底都是一个道理,都不能背离文殊菩萨的七字真言。一句话,佛、道、儒都是来维护大清江山的。看来,乾隆皇帝信佛,但他不是更相信和希望各种宗教都来维护他大清的江山社稷吗?
    在菩萨顶后院,我参观了寺庙的“粥房”和僧人用餐的“玉观堂”。在粥房里,看到明代留下的3口大铜锅,锅口直径有2米多,每年腊月初八在此熬“腊八粥”,供僧俗、香客享用。

    小和尚冬天要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顺着一个小梯子爬下去洗刷锅底,洗完后再顺梯子爬上来,可见粥锅之大了!僧人每天用两餐。“玉观堂”用餐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早餐在凌晨4时,午餐在上午11时,过午不食。这里悬挂一口铜钟,半月形,敲钟则开饭。僧人戒律繁多,据说有几百条,饭前就有“三反省”;反省自己是否做了善事,除去恶事?是否曾度众生?自己有无过错,该不该吃这顿饭?据说藏传佛教僧人不同于“青庙”里的汉人和尚。藏僧可以食肉,但用餐有“三不吃”戒律:一是自己想吃的东西不吃;二是款待自己的食品不吃;三是因己欲而宰杀的牲畜肉食不吃。有“三不吃”约束,藏僧食肉便受到限制。
    从菩萨顶北坡下山,要下108个陡峭的台阶,据说可以去掉108种烦恼。在山下回头远望山顶那座牌坊,欣赏牌坊上康熙御笔“灵峰胜景”四个雄健的大字,心旷神怡,觉得菩萨顶一游,感触良多,不虚此行。

                                   (作者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