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漫议老“三有”
发布时间:2010-06-08 08:21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10-06-08

范中汇

  现在大家都在讲老“三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年人十分关怀,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尽可能地为老年人“三有”创造条件。具体落实到我们每个老同志,如何回应,则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我在2001年写过一篇《退休生活感悟点滴》的短文,刊登在当年《老干部之友》第5期上。那时我总结出一条:“不管干什么,只要从中求得心理的平衡和生活的充实,也就乐在其中了。”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这10年又是怎么过的呢?都所学、所乐、所为了些什么?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倒过顺序来说。

  先说老有所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虽然退休了,但不能说“船到码头车到站”就算完事了,我觉得,还是应该力所能及地做点新贡献。不敢说大有所为,小有所为还能做到。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了“四为”,即:随意而为、顺势而为、兴趣而为、量力而为。何谓“随意而为”?还是我在上述那篇短文中说过的话:“并不特意规定什么目标,立下所谓‘发挥余热’的大志,纯粹随意而为。”比如我写回忆往事的文章,并无系统写回忆录的计划,而是由于现实中的某事触发对过去某事的联想,觉得对现实有所反照和俾益,于是就写了。像《关于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针口号的调整经过》、《赵丹未能饰演周总理的遗憾》、《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交流步步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前夕对文化工作的一次重要谈话》等文,以及缅怀黄镇、陈辛仁同志的纪念文章,都是这样写出来的。我写的若干篇时政论文,如《关于海啸的思考》、《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感于普通百姓买票看演出的贵与难》、《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发展观》、《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交流》等文,也都是这样写出来的。所谓“顺势而为”,则是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可能,接受委托完成一些事情,如《英国文化管理》、《英国文化》、《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金桥新篇》、《改革开放中的文化艺术·对外文化篇》等书,都是这样完成的。还有如受聘参与审查全国进口音像制品、审读文化部系统书报刊等工作,也是这种情况。所谓“兴趣而为”,就是全凭兴趣爱好,如退休十几年来写了近200首诗词,其中60多首已在报刊上发表,都是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至于“量力而为”,更是不勉强自己非干成什么事情不可,能干成那很好,干不成也无妨。如有件事大家都知道的,我退休之初曾积极倡议创立民间组织“文化交流研究会”,当时得到了外联局和办公厅的大力支持,老部长吕志先和刘德有同志认为这是件大好事,并应允出任顾问,孟晓驷副部长最初也是赞同的。经过策划,万事俱备,只等最后报民政部一关了,以文化部名义的行文经外联局、办公厅会签后,不料在送人事司会签时被杨炳延司长拒签,孟副部长听信杨的意见临时变卦予以搁置,致使此事功败垂成,连正当理由也没有给我一个解释,不了了之。办不成就办不成嘛,我再也没说什么。不过,这件事没办成确实有点可惜。你看,外联局离退休老同志人才济济,如果很好地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为中外文化交流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10年过去了,当年刚离退休的那些同志都已老也,不能不是个令人惋惜的损失。还有一件事,我经过多年搜集素材和文学构思,退休之后就着手写一部长篇科幻小说,是讲述北京的两名爱好航天科技的男女少年太空历险探索外星文明以及他们与两位来自超级文明星球的男女少年的友谊、爱情和宇宙科技发明与传播的故事,书名暂定《银河少年》。我的动机是要与美国人的《星球大战》相反,写一部未来星际和平友好与文化交流的畅想曲。写作计划50万字,已完成三分之一。后因接受《黄镇传》的应急写作任务而拖了下来,接着又忙于参加审查音像制品和审读书报刊,一拖再拖。转眼10年过去了,今后还能否完成,也只能看我的精力是否允许了。老伴调侃,说这毕竟并非必须拼命完成的事情,不写也罢。再者,我也曾想像许翰如、章金树、宋成九、文隆胜、任敬恩、赖育芳等老同志那样,出版自己的诗、文集,但除非自己花钱,有哪家出版社愿意给出呢?何时实现,只能顺其自然,吾亦不强求。

  现在说老有所学。这也只能根据个人条件,勉强不得。我曾想练习书法,后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再想学点别的新东西,看来也不可能了。看到有不少老同志练书法、学绘画,已颇有成就,如严勇士大姐的工笔花鸟画,已到研究生的水平,甚是羡慕。我老伴这两年也开始学习练书法,她本来有点功底,现在更大有长进,很是为她高兴。但自知无此才气,便想也不想了。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了,读书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所以只要一有空就读书。现在参与审读书报刊,既是一项工作任务,也是一个大好学习机会。好读书,这是自幼养成的习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虽是农民,但识字,喜读书,常从别处借书看,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包公案》、《七侠五义》等,所以我上高小和初中的时候,这些书就都读过了。

   再说老有所乐。老干部局和管理站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我是一定会参加的。不过,平时对打麻将、玩扑克这类非常消磨时间的游戏,我兴趣不浓,只偶尔为之。退休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照管小孙儿。所谓老来“含饴弄孙”,真是很形象生动的写照。大女儿家的外孙女,我和老伴退休之后从她上小学照管到上大学。现在二女儿家的小外孙还在上幼儿园,我们又接上照管。心甘情愿吃苦受累,算是一大苦乐。

  最后,我想补充“一有”,就是老有所福。这是我本人退休之后的一点特别的体验。现在,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福利非常重视,65岁以上老人乘公交、逛公园不花钱,80岁以上老人发养老券,离退休费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好。我们这辈子老人赶上好时候了,这是老来福。再有居家养老,儿女孝顺,子孙满堂,和和美美,这叫家乐福。这些都是福,但是我要特别说的还有一福,那就是健康福。现在,我们国家已进入了小康福满多的时代,以后还有中康、大康。所以,我们老年人要好好活着,活得潇洒快乐,安享幸福晚年。老有所福,一靠国家,二靠家庭,三靠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人老了,能有一副好身板,比什么都珍贵,那是最大的福。若是体弱多病,不仅深陷病痛之苦,就有再大再多的福也享不了啦。

    锻炼保养一个好身体,完全要靠自己。退休之后,我对老年健身养生之道颇有一些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老年健身养生之道,最关键的就是两条:一是精神养生,二是体育养生。当然饮食养生也很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精神养生,就是要使自己能有一个健康心态,保持一种好心情。在这方面我总结过“十要十戒”,编成歌诀,发表在《老干部之友》2001年第4期上,这里就不赘述了。在体育养生方面,这些年我也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出了几点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切磋交流。咱们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种类繁多,可说千姿百态,各有奇效。我从中梳理挑选出最简单易行又功效显著者,编成“从头到脚健身养生操十二法”,歌诀如下:


提神健脑揉头面,耳聪目明瞪双眼。

活动关节摇两肩,锻炼食道唾吞咽。

扩胸壮肺深呼吸,灵活颈椎脖子转。

肠胃康健收放腹,五指连心握手攥。

活血通便提肛门,舒筋活络扭腰板。

全身受益搓双脚,健步行走腿伸弯。

从头到脚循环练,神清气爽体自健。

每日坚持做三遍,准保益寿又延年。


   做此操时,每法动作重复次数不限,随意尽兴即可,亦无论立、行、坐、卧,随时随地可做,贵在持之以恒,每日做两三遍,天长日久,必显奇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从未间断,深感受益良多


                         (作者  东直门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