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一对永葆青春的老年夫妇
发布时间:2011-03-01 15:36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11-03-01

文隆胜

   我这里说的是刘云翔、夏明箴夫妇。虽说退休前,我们都在外联局工作,但他们是学俄语和罗马尼亚语的,而我是学法语的,加之他们年长,资格比我老,我们又从未一起共过事,所以,相互之间并不了解,而真正相互了解是在我们都退休之后。说来也10多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我们同在车公庄活动站参加活动,又同在一个理论小组学习,老刘是我们学习组组长。我们又同是外联局联谊会的会员,接触多了,沟通多了,自然就相互比较了解了。我发现他们俩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便萌生了写篇短文。

   一、首先,我感到他们信念坚定,且与时俱进。老刘从小生长在东北,深受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困苦,因而对共产党和新社会有着本能的热爱,这种阶级感情和民族情怀终生坚定不移,实属难能可贵。但他的思想又不僵化,比如党的十六大提出,表现好的“企业家”也可以入党,开头他是想不通的,而经过几年的学习、观察,特别是通过一些实例,就像老刘在《老干部之友》今年第三期的文章《我们依然是唯物主义者》中所反映的那样,苏州香榭山庄业委会的构成主要都是企业家,而他们的工作却做得很好,为广大居民做了大量的好事,为推动和谐社会的构成做出了很大贡献,这说明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中也有不少好人。思想想通了,过去的顾虑自然而然地也就打消了。

二、积极参加老年学习和其他各项活动。他们从不倚老卖老,活动站每月一次传达文件和逢年过节的联欢活动,他们几乎从不缺席,总是积极参加。好长一段时间,老刘还是我们站一位很出色的主持人,他的音色纯正、洪亮,堪比专业播音员。也就是近两年,考虑他年龄确实大了,才让比较年轻一点的同志担任。我最爱听他朗诵诗篇和唱俄罗斯抒情歌曲,可以说那是一种免费的享受。上一个元宵节老夏还跳集体舞,动作之敏捷,你哪能看得出,她已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平时他们服饰得体,衣着整洁,耄耋之年的人,既不“老态”,也不“龙钟”。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面貌。

   我们站的理论学习确实是坚持得比较好的,这除了站长重视外,跟组长刘云翔同志的负责是分不开的。我们每季度一次学习,从来未间断过。提前确定下次的学习题目,便于大家作准备,老刘准备得更为认真,不仅准备一些相关参考资料,自己还写出启发式发言稿,或写个发言提纲。每次学习后,他除了作总结性发言外,还写一篇短文送给《老干部之友》编辑部,一般都会发表。

   三、关心我们自己的“园地”,积极为《老干部之友》投稿。我把《老干部之友》看成是我们老同志之间的“情感交流园地”,很多人都比较重视,为它添砖加瓦,刘云翔、夏明箴两同志便是。几乎每期都能看到他们写的文章,或单独署名,或联合署名。仅从2005至2009年的不完全统计,刘云翔同志40篇,夏明箴同志7篇,合署5篇,共计42篇。五年共计出30期,即他们俩平均每期投14篇稿,据说还有许多尚未利用的。本人也是一位撰稿人,我知道这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特别是坚持10多年不断,没有一定毅力的人是很难做到的。首先是要关心它,想到它,先要确定题材,有的还要查找资料,有的素材还需考证,不能胡说八道,贻误他人。他们不仅投稿积极,而且文章的内容丰富深刻,无论是回忆过去,还是写别人,或是对时事政治发表议论,都恰到好处,绝不是随意拼凑,乱发议论,很有可读性、启发性,我很愿意看他们写的文章。

   他们写的有的文章还具有时效性、推广性。2003年第4期老夏有一篇文章《从手帕在市场上消失谈起》,我很有同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固然出现了许多新的好的东西,但同时把我们一些好的传统的东西也丢掉了,比如“手帕”,而代之的是大把大把的“纸巾”,看似卫生,其实并不见得,关键是不知要浪费多少树木。我跟老夏一样,一直坚持用手帕,脏了洗,洗了再用,一块手帕可以用好几年,市场上买不到,我就用比较小的餐巾布代替。再如,2005年第4期老刘、老夏共同发表的文章《思念·送行》,描写他们在张峰同志去世后,要不要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很现实,很真切。后来我写了一篇复议文章《一篇文章引起的殡仪思考》。我们的中心意思都是主张殡仪改革、简化,实事求是,不要让活着的人“活受罪”,思念主要在心里,不在乎告别仪式到不到场,人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那只是做给后人看而已。当然,有些家属坚持办,那就一定要把它办好。我们指的是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员,而那些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去世后是一定要办的,而且要办得严肃、庄重,就像为赴海地维和牺牲烈士办的那样。

   四、坚持唯物主义,尽力为社会做贡献。恐怕朋友们在今年《老干部之友》第二期上看到了刘云翔同志的文章《老年痴呆前想到的》,一定很感动,很钦佩。刘云翔、夏明箴夫妇这是一对无私无畏的无产阶级唯物主义者,连后事都有特别的安排,要把遗体献给医学界,供医学研究之用,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除了自己要想通,还有家人亲友那一关。他们说到做到,连公证都做了,难能可贵。我年轻他们几岁,没那么着急,但生后献出“眼角膜”是肯定的,让生者重见光明,不就等于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吗?

   五、一个人要身体健康,除精神之外,还得有一个好的体格,刘夏二位便是如此。北京舞蹈学院几次找我去帮忙,学校对面就是“紫竹院”。每天早晨我随第一批人进入,每次我都能看见夏明箴同志在北门边跟晨友们一起认真地打太极拳,从不间断,这也是需要毅力和决心的。

人都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不能也无法违抗,但通过自身和社会的努力,晚年身心健康的质量是有可能提高的,甚至连生命都有可能相对延长一点。我衷心祝愿老刘、老夏和所有老同志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作者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