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了解民族文化发展 加强驻外干部队伍国情教育——人事司组织拟赴任驻外干部赴云南考察调研
发布时间:2014-10-13 17:18
来源:人事司
编辑:人事司
信息来源:人事司 2014-10-1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驻外人员对国情的认识,深入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状况,提高驻外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驻外干部队伍建设,9月17日至23日,人事司组织16名拟赴任的驻外干部赴云南进行了考察调研,考察组由人事司副司长汪志刚同志带队。
本次考察调研以国情教育为主题,旨在通过对当地文化遗产、公共文化设施、文博单位、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企业的实地考察,以及与文化厅、文化事业单位和民营文化企业相关人员的座谈,着重了解云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注重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凭借毗邻东南亚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多元和谐的特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情况,以及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发展现状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需求与困难,积极建立交流与合作的网络,共同探索央地合作的模式,加强与地方文化单位的交流,以利于驻外干部赴任后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同志在座谈会上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了云南的文化资源和对外文化交流情况,特别是配合国家实施的“桥头堡战略”,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培育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新优势,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积极贡献。黄峻表示,文化部驻外干部到云南考察调研,对于加强云南省和文化部驻外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今后继续加强联系,为云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桥梁、开拓渠道。
人事司副司长汪志刚同志介绍了驻外文化处组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职能及此次考察的三个目的:一是了解我国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西南部地区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做好驻外工作的信心;二是了解云南省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三是深入基层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央地合作。他希望驻外干部们通过参观考察尽可能多地增强感性认识,赴任后继续加强与地方文化厅局的联系,为基层文化资源走出国门创造条件。与会的地方院团、民营企业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单位对外文化交流的情况与需求、存在的疑惑与困难。驻外干部们对帮助云南文化走出去,尤其是对加强央地合作、推动民营企业与驻外文化机构的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建议。驻外干部们一致认为,利用我驻外文化机构的平台宣传推广地方对外文化项目及文化产品,是驻外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并表示赴任后将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挖掘基层文化资源,帮助地方基层文化走出国门与外国民众交流,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风采。
云南省文化厅外联处、艺术处、产业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省直文化单位和民营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云南省文化事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考察组在昆明实地考察了两个文化产业创新项目:一是紫云青鸟国际珠宝加工贸易基地,是云南省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建设的创新型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二是翠湖莲花禅院,昆明市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民族文化产品丰富和民族民间人才聚集等优势,打造“恢复龙云戏台”、“云南非遗体验区”、“翠湖文化主题区”等十大文化项目,为云南非遗项目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参观了有“革命熔炉”之称的著名军事院校遗址——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讲武堂的悠久历史以及云南省对促进全国解放进程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为深入了解边境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需求,考察组还考察了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接壤、毗邻泰国的磨憨口岸。当地利用边境民族文化优势,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打造出多民族节庆文化品牌,通过演出、展览、边民互访、贸易往来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考察调研虽然日程短、行程紧,但内容丰富、务实高效。驻外干部们表示,在赴任前能够有机会到基层考察调研,亲眼看到云南作为一个西部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到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及特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国内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启发了思想,开拓了思路,增强了做好对外工作的信心,有助于在未来工作中知己知彼、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