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记者 李婧 卢曦
如果说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脉,那么小微文化企业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毛细血管,看似微小,但却深入肌体的每个末梢,维持着整个肌体的运转。小微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真实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同时也是培育大型文化企业的摇篮,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迅速,但小微文化企业在经营、成本、融资、人才、市场环境等方面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由于小微文化企业个体小、资产少、风险大等特点,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作为“毛细血管”的小微文化企业持续造血困难,整个文化产业就有“贫血”的危险。中央政府和文化部等相关部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去年7月到今,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要帮助小微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服务小微文化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小微文化企业
为何融资难、融资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小微文化企业在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我国共有小微文化企业77.3万个,占全部经营性文化企业的98.5%;从业人数达979.9万人,占到全部文化企业就业人数的63.3%,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小微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甚至很多企业由于无法突破这一困境,没有熬过两年的初创期就被市场无情淘汰。
本次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路演暨项目推介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表示,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小微文化企业体量小、经营风险高、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等特点,以及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大多不熟悉各种融资工具,缺少融资意识和能力,不懂得应该如何进行融资。另一方面,以往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较少关注文化产业,缺少投资小微文化企业的经验,难以评估文化项目的发展前景。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微文化企业很难通过传统渠道和常规模式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风险投资、私募融资、众筹融资等银行信贷之外的多层次融资渠道更适合小微文化企业。
“资本市场是我国投融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尤其在缓解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相较信贷、债券等方式,资本市场有着独特的优势。”施俊玲说。
如何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根据Wind文化传媒指数的统计,目前在沪深市场,文化传媒行业共有上市公司58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量的2.12%。2014年文化传媒行业全部上市公司收入1198.83亿元,同比增长14.71%,净利润159.41亿元,同比增长22.24%。目前该行业整体市盈率(TTM)72.73倍,整体市净率(MRQ)6.02倍。
深交所上市推广部京津东北区副主任杨继东在实际工作中接触过大量想要上市的文化企业,他认为,文化企业IPO主要在5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独立性问题,这在国有文化单位中较突出,文化单位剥离部分业务上市,可能导致上市主体主营业务不完整,从而影响业务独立性,使得上市主体与其控制人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二是收入确认问题,如是否按照合理的会计估计结转收入,公司的收入确认是否合规合理,符合企业经营实际。三是业绩稳定性问题,文化创意工作的成功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业绩稳定性通常是IPO发审中重点关注问题。四是现金收付问题,文化行业企业中存在大量现金收付现象,财务单据易造假,因此是IPO审核的关注重点。五是人才依赖问题,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依赖度较高,核心人才的变动会对企业持续经营造成影响。
除了沪深市场这一场内市场,近年来资本市场中的场外市场发展迅速,也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拓宽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
全国股转系统市场发展部高级经理黄福宁介绍,截至8月13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文化传媒类共有72家,占挂牌公司总量的2.25%。从行业细分来看,电影与娱乐行业为第一大子行业,共有35家,其次为广告行业和出版行业,分别有27家和10家;从交易方式来看,行业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采用协议转让的交易方式,共有56家,占 77.78%,做市企业占比与市场整体比例相当。
目前,在新三板,文化传媒行业2014年末的平均营业收入为6357.60万元,沃捷传媒和中外名人位于行业前列,收入分别为6.50亿元与4.99亿元。
截至2015年8月13日,文化传媒行业共有26家企业进行34次融资,华人天地融资3次,频数最高;行业平均单次融资规模4938.88万元,规模最大的为集美影业,共融资4.18亿元。
黄福宁认为,对于想要进入新三板融资的文化企业,急需转变理念,首先要规范发展理念,这是吸引外部投资者的前提。此外,还需建立自主品牌理念,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中还缺少能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很多文化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理念,“如果没有分享精神很难进入资本市场,企业不仅是创始人的,更是员工和社会大众的。资本市场不是谁都适合去,要有做大企业的雄心、信心、决心,还要有规范运作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对于一些规模更小的小微企业,距离新三板也还较远,这类企业还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吗?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副总裁于宁回答,还有渠道,就是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俗称四板。
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已建立3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5800多家,展示企业2.5万家,累计为2900家企业实现各类融资约2300亿元。
于宁表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于2010年12月,是国内第三家成立并正式运营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目前,已帮助山东省内企业融资200亿元,挂牌企业491家,托管企业624家,展示企业4394家。市场备案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362家,其中券商34家,注册投资机构180家。
于宁认为,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和规范园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中心,也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各种政策和资金综合运用的平台。
“对于小微文化企业,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一个综合性平台,如果企业距离挂牌还较远,可以先展示,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企业也可以进行股权登记托管,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会提供股权质押、代理企业分红、企业改制数据库等服务,为企业挂牌进行培育。”于宁说,对于挂牌的企业,也根据企业的资质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分为精选版、成长版和众创版。
其中,精选版针对优质企业,帮助他们与新三板、沪深市场对接;成长版则集中了创新型、成长型企业;众创版今年刚成立,针对高新园区、孵化园区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实现股权众筹。
“我们已优选70多家企业进入精选板,12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34家企业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17家企业成功转板至新三板。”于宁说,“区域性市场与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好的联系,帮助企业从创业期就规范、扎实,后面进入大的资本市场付出的代价就能小一点。”
目前,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是股权质押,利用区域市场股权价值发现和流动功能,针对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缺少抵质押担保物,使得股权成为有效地担保抵质押物。
于宁介绍,目前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文化企业较少,只有5家,她坦言中小微文化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意识还较弱。“我们已与山东省科技厅合作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但还没有建立起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下一步我们会将这个方向作为重点。”
政策密集出台
为小微企业再送一程
在政府层面,为缓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近年来,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4年7月,文化部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具体措施。
2015年5月,文化部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举办小微文化企业项目路演和融资对接活动,为小微文化企业对接金融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增强小微文化企业借助债券市场、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社会投资等渠道融资加快发展的能力,探索构建服务于小微文化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施俊玲说,举办小微文化企业项目路演和融资对接活动,是今年文化部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缓解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山东曲阜举办的这次活动,既是对《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是文化部在构建服务小微文化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体系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据了解,此次活动结束后,第二期路演活动将于10月在四川举行。
在本次路演活动中,北京摩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现场还有来自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对其项目路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对于本次路演活动,深交所副总经理金立扬认为很有必要。“小微文化企业如果只看财务报表,价值不大,要了解创业团队的情况,不是完全靠财报能够体现的,所以通过路演,可以快速让投资人了解企业,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路演,降低沟通成本。这两年的实验表明路演确实有很大作用,我们发现路演不仅是IPO企业需要,未上市的、小微的企业更需要与投资人见面。”
但金立扬提醒,路演要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只做一二次活动就可以,路演平台需要不断地改善,文化企业如何向投资人讲述企业和项目,也需要经验和不断尝试。
上一篇: 文化,CIFC金融生态链又一环 |
下一篇: 第七届东莞漫博会:升级版专业活动广受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