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科技教育司
科技教育司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简介——《城市化进程中的戏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09 11:06 来源: 编辑:科技教育司
信息来源: 2012-11-09

《城市化进程中的戏曲发展研究》于2008批准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十一五”国家一般项目(批准号:08BB15;负责人:上海大学朱恒夫),2012年通过专家组鉴定并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结项,最终成果为28万字同名专著。

该成果共分八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展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研究,通过分析农业文明对传统戏曲的深刻影响,指出农民和带有乡村文化观念的底层市民才是传统戏曲的主要受众和发展根基,而城市化和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务农人口减少、乡村文化退出主流正是传统戏曲市场萎缩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戏曲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如何与时俱进,适应观众审美趣味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该成果从戏曲史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城市对戏曲各剧种形成与发展的哺育作用以及近三十年来城市化浪潮中戏曲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观众的类型和他们对待戏曲的态度,指出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发生危机且日益深重的成因;同时以戏曲的美学特征为衡量标准,在对大量实例细致剖析的基础上,对近三十年来戏曲剧本创作、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剧团管理等方面做了概述性的总结并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肯定其中正确的探索方向,也指出其中背离戏曲美学特征的问题。

在理论分析戏曲回归市场必要性的同时,该成果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戏曲院团回归市场的可行性措施,认为传统戏曲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戏曲艺术形态必须多元化,以适应中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并在声腔、表演、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提炼和升华,不断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元素,向融合当今众多表演技艺、适应各个层次观众审美要求的“新杂剧”方向发展。

该成果资料丰富、讨论深入,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从理论上对城市化进程中戏曲的生存状态与未来的走向做了系统的剖析与阐述,对六十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戏曲界在导演、剧本创作、表演、音乐和舞台美术方面所做的探索,进行了客观公正的、令人信服的评价,所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下和未来的戏曲创作与演出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