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立项批准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 |
15DA01 |
创意绘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
季敏 |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 |
15DA02 |
汉降以来粟特乐舞图像资料整理与研究 |
杨洪冰 |
陕西师范大学 |
15DA03 |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边界及学科价值研究 |
王谦 |
南京艺术学院 |
15DA04 |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文艺政策价值取向之嬗变研究 |
金宜鸿 |
武汉纺织大学 |
15DA05 |
六朝艺术聚落的形态体系与地域流变研究 |
雍文昴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B06 |
吉剧音乐研究 |
金士友 |
东北师范大学 |
15DB07 |
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 |
李小红 |
中国戏曲学院 |
15DB08 |
20世纪以来中国戏剧对西方经典剧作的移植研究 |
赵建新 |
中国戏曲学院 |
15DB09 |
昆剧流变史 |
王丽梅 |
浙江工商大学 |
15DB10 |
最后的影戏:晚清以降成都大皮影的百年兴衰 |
罗兰秋 |
成都体育学院 |
15DB11 |
黄梅戏声腔研究 |
陈兆舜 |
安庆市文广新局 |
15DB12 |
中国抗战戏剧研究 |
胡薇 |
中央戏剧学院 |
15DB13 |
新疆曲艺传承研究 |
周建国 |
新疆艺术研究所 |
15DB14 |
昆曲表演艺术传承方式研究 |
刘静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B15 |
韩世昌昆曲表演艺术编年史 |
顾卫英 |
中国戏曲学院 |
15DB16 |
戏曲市场研究—以西南地区的川剧为例 |
晏一立 |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 |
15DB17 |
山西雁北耍孩儿戏艺术传承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
钱建华 |
天津师范大学 |
15DB18 |
戏剧的阐释空间——解读文本的共时性与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研究 |
张红武 |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
15DB19 |
陆洪非研究 |
张莹 |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
15DC20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诗性传统 |
孙萌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C21 |
中国类型电影的异质性研究 |
吴青青 |
福建师范大学 |
15DC22 |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青年亚文化研究 |
刘强 |
山东艺术学院 |
15DC23 |
新时期中国乡土电影研究(1979-1999) |
李焕征 |
中国农业大学 |
15DC24 |
文化融合视域下的国产类型动画研究 |
汤梦箫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15DC25 |
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创作及其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
杨晓林 |
同济大学 |
15DC26 |
民国时期南京地区的电影院及放映业研究(1927-1949) |
陈捷 |
南京艺术学院 |
15DC27 |
21世纪以来中外动画佳作中的核心价值观比较 |
曹小卉 |
北京电影学院 |
15DD28 |
中韩朝鲜族仪式歌谣比较研究 |
金顺爱 |
东北师范大学 |
15DD29 |
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脉络研究 |
殷英 |
中南大学 |
15DD30 |
20世纪中国音乐表演观念与实践研究 |
范晓峰 |
南京艺术学院 |
15DD31 |
汉族民间音乐“一曲多变”的观念及其实践研究 |
李小兵 |
信阳师范学院 |
15DD32 |
浙江民间仪式音乐与区域社会—— 一种传播生态学的视角 |
林莉君 |
杭州师范大学 |
15DD33 |
混生音乐族性的美学分析 |
宋瑾 |
中央音乐学院 |
15DD34 |
桂越沿边传统歌节的音乐范式与社会表演研究 |
楚卓 |
广西艺术学院 |
15DD35 |
乐律表微校释 |
石林昆 |
天津科技大学 |
15DE36 |
中国现当代舞蹈创作的类型学研究 |
刘炼 |
东北师范大学 |
15DE37 |
中国舞剧学研究 |
李力 |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15DE38 |
“黄河三部曲”时期山西民间舞创作口述史 |
黄建新 |
山西大学 |
15DE39 |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观念发展研究 |
闫桢桢 |
北京舞蹈学院 |
15DE40 |
“零-动点”原创性舞蹈表演与编创的训练方法研究 |
史晶歆 |
北京舞蹈学院 |
15DF41 |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文化形态研究 |
刘显成 |
西华师范大学 |
15DF42 |
徐悲鸿美术教育研究 |
华天雪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F43 |
道教图像学研究:以元明时期道教版刻图像为中心 |
胡春涛 |
广西艺术学院 |
15DF44 |
二十世纪中国画的转戾点: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罢教及国画论战事件的历史考察研究 |
朱京生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F45 |
古代朝鲜绘画史中的“中国画学”整理与研究 |
黄戈 |
江苏省国画院 |
15DF46 |
良友画报与民国时期摄影研究 |
赵昊 |
安徽师范大学 |
15DF47 |
土家族传统民间丧葬绘画研究 |
马健 |
重庆师范大学 |
15DF48 |
江苏美术史研究 |
汤永炎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15DF49 |
川渝地区隋唐道教造像研究 |
耿纪朋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15DF50 |
中西扇文化比较研究 |
杨祥民 |
南京邮电大学 |
15DG51 |
广西壮族干栏木构建筑技艺再造价值研究 |
韦自力 |
广西艺术学院 |
15DG52 |
10-13世纪印藏佛教装饰纹样比较 |
易晴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G53 |
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在近代的断流与当代的创新研究 |
戴向东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15DG54 |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书籍设计现代转型研究 |
万长林 |
湖南理工学院 |
15DG55 |
明清时期鄂湘赣移民圈民居建筑装饰图形谱系及现代设计应用研究 |
冷先平 |
华中科技大学 |
15DG56 |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刘托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G57 |
西夏服饰纹样研究 |
魏亚丽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 |
15DG58 |
汉画像石、画像砖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
黄续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5DG59 |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中的人物服饰研究 |
宋丙玲 |
山东艺术学院 |
15DG60 |
上海“非院校式”设计培训模式研究(1843-1949) |
姚爱强 |
南京林业大学 |
15DG61 |
滇西北民族建筑传统营造的当代变迁 |
潘曦 |
北京交通大学 |
15DH62 |
大众媒介与乡村戏曲文化变迁 |
秦红雨 |
西南大学 |
15DH63 |
萨满文化的动漫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
宗世英 |
长春大学 |
15DH64 |
京剧术语翻译研究 |
董单 |
中国戏曲学院 |
15DH65 |
维吾尔木卡姆和汉文化的互动、交融及其定型 |
黄适远 |
新疆艺术剧院 |
15DH66 |
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俗艺术研究 |
王英暎 |
福建师范大学 |
15DH67 |
少数民族节日的现代转型类型与典型案例研究 |
王学文 |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
15DH68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艺术界抗敌活动研究 |
陈洁 |
南京艺术学院 |
15DH69 |
江西省“团、场、线”联盟发展现状及新型组织模式探究 |
郜海镭 |
江西艺术中心 |
15DH70 |
激活我国大众文化消费潜力的研究 |
徐望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15DH71 |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理论构建与政策研究 |
钟晟 |
武汉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