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续写辉煌的优秀保留剧目——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0-01-05 13:48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0-01-05

尊敬的各位领导、全国各获奖院团的代表:

大家好!

能够代表甘肃省歌舞剧院、代表《丝路花雨》在这里表达一些感受和思考,是我莫大的荣耀。

我的发言从致敬开始。首先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没有人民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丝路花雨》这样的艺术经典出现。

其次,向伟大的文化传统致敬。美妙绝伦的敦煌艺术,是我们创作的根基和源泉,让我们至今受用无尽。

再次,要向长期以来为《丝路花雨》倾注心血的领导、专家和媒体致敬;向这部艺术精品的原创者致敬,向30年来甘肃省歌舞剧院的一代代艺术家们对高雅艺术的坚守致敬。

最后要满怀虔诚地向国内外广大观众致敬。1600多场演出,310多万观众的支持,这是30年中国舞台艺术的一个惊人记录,也是对一部艺术作品的最有分量的褒奖。

30年来,《丝路花雨》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也几乎获得了所有最高荣誉,她的经典地位已经成为定论。30年来甘肃省歌舞剧院比较好地处理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复排”和一次“新版创排”,都是在尊重原作、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使其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不断得到升华。

2008年新版创排的《丝路花雨》惊艳亮相北京奥运演出,2009年又在国家大剧院为国庆60周年隆重献礼都得到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认可。蔡武部长在看完60周年献礼演出后做了精辟总结:“舞剧《丝路花雨》此次晋京演出,出现了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盛况,说明这一剧目真正经得起历史、时间和观众的考验。”

在新形势下,如何续写《丝路花雨》的历史辉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是我们现在思考的核心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以下三点:

一是要努力保证演出品质,用最优的产品赢取最大的市场。30年来,甘肃省歌舞剧院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艺术传统,保证了表演人才梯队的完整接续。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尖端人才,合力打造最优的团队,以实现最优演出质量。

二是积极灵活经营机制,让艺术产品符合市场规律。在具体运作上,对内我们创办企业化的运营机构,以准确对接市场。对外我们积极寻求合作、代理伙伴,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主动开拓市场,寻找商机。

三是从演出经营、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三个层面入手,形成《丝路花雨》的产业链条,多层次地实现精品剧目的产业价值。

辉煌30年之后,《丝路花雨》传承到了我们肩上。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一代代“丝路花雨人”的不懈追求下,我们一定会不断续写出《丝路花雨》的时代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