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送戏到基层 真情连万家——中国歌剧舞剧院2010年“三下乡”慰问演出纪实
发布时间:2010-02-05 15:38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0-02-05

 

 

 

 

 

 

元旦、春节期间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比较旺盛的时期。按照中宣部关于“三下乡”活动的整体部署,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心安排文化下乡工作,赴黔西、安顺、都匀、遵义、广安,把优秀艺术作品送到农村、厂矿,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出共10场,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难题,让基层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新年。

1223日,2010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黔西县城关镇拉开大幕。启动仪式过后,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带来的一场文艺演出在黔西县行政中心广场开演,虽然清晨的濛濛细雨带来了丝丝寒意,但是演出仍然吸引了近3万群众前来观看。红林彝族苗族乡干部王兴与全乡150名农民代表一大早就顶着细雨从村里出发,提前赶到现场。他指着身边的伙伴介绍:参加仪式的农民是从全乡选出来的,文化水平高,能把会议精神带回村,传达给其他村民。

大红的绸缎舞起来,欢快的锣鼓敲起来。艺术家们带来的文艺演出赢得现场农民朋友一阵高过一阵的热烈喝彩,笑容绽放在每个观众的脸上。坐在后排的雨朵镇杨鹏和几位朋友难掩兴奋之情:今天简直比过年还热闹。红地毯铺就的中央舞台花团锦簇,广场四面气球飘飞、彩旗招展,每个人手中的国旗随着音乐节奏尽情挥舞,现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这次慰问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还充分发挥了小分队动得快、下得深的作用,把节目带给最需要的人,把欢乐送给偏僻村寨的乡亲们。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小分队的声乐演员们就爬起来乘车几个小时,翻山越岭为乡亲们演出,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城镇,和大部队汇合,在演出条件较好广场再次演出。在都匀,队员们走过铁索桥,来到了大河村下寨,迎接他们的是苗家传统的长号和夹道欢迎的孩子。在山石砌成的小街上,三百多名乡亲们围成一个圈,演员们在中间表演。每当一个节目结束,掌声、笑声、号角声就将他们团团围住。小分队成员著名歌唱家韩延文身上挂满了村民献上的彩带,她激动地说:没有台上台下之分,没有任何距离感,我越唱越觉得开心。

为了减少对场地的要求,小分队节目多是歌曲器乐。当群众遗憾没能看到舞蹈时,副院长李小祥立即组织舞蹈演员加入小分队,连夜借服装,制作伴奏小样。第二天,王聪、奚斯日古楞这两名舞蹈演员便带着两个独具特色的单人舞,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大病初愈的歌唱演员高保利尽管到广安后旧病复发,不得不去医院输液,但当晚他就出现在舞台上,并且连唱3首歌曲。高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演出现场,实际上他虚得腿都在发抖。谈到自己为什么这么卖力时,这位从县剧团走到国家剧院的汉子一脸憨厚:我是农村生、农村养的,过去常年在乡里演出,没有基层的磨练就没有今天的我,到哪儿我都要对得起农民兄弟。

慰问演出期间,一天一个地方、每天两场的日程安排,是对演职人员的极大考验。尤其是舞美工作人员,每天上午搭完台顾不上休息,就急急忙忙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搭台。他们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实在太困了,就在路途中眯一会儿。看到这种情况,歌唱家韩延文在后面的一场演出中主动提出,让老同志休息、自己带队,并且圆满完成任务。

这次慰问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派出了最强阵容,演出节目都是为三下乡活动精心准备的。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剧院还把五六吨重的音响设备运到各个演出现场。演员们也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最好的节目、最佳的状态呈现给基层人民群众,为观众们奉献一场高品质的视听盛宴。苦点累点我们都不怕,只是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围过来,听我们,看我们。歌唱演员于海霞的这番话道出了所有演职人员的心声。

精心准备的节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台上演员精彩演绎,台下观众专注投入,他们用掌声、笑声、甚至尖叫声回应着演员们的表演。广安市民李幸兰说:国家文化部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是真正带着文化来的,晚会很成功,很有水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此次,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黔西、安顺、都匀、遵义、广安三下乡活动共演出10场。通过这次演出,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艺术,尤其是对高水准艺术精品的渴求,国家级院团的演出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欢乐,更是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同时,艺术家也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动力、热情和艺术感悟。剧院表示,今后将继续积极参加“三下乡”慰问演出活动,力争打造出老百姓爱看、爱听、有市场竞争力、久演不衰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