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昆曲韵 故乡情
五月,文化昆山盛况空前
发布时间:2011-05-30 09:53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1-05-30

  今年5月18日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作为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市将于5月16日举办“‘昆曲韵·故乡情’昆曲入遗十周年纪念活动”,这是全国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昆曲资深文化学者、全国最具实力的七大昆曲院团和众多曲社,齐聚昆曲故乡,探讨、交流、展示10年来传承和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共襄昆曲文化振兴大业。

  元末明初,作为南戏之一的“昆山腔”在昆山阳澄湖畔孕育出芽。这种从盛唐宫廷传出的正声雅乐,很快受到昆山乃至苏州文人雅士的推崇。昆山俊杰才彦,制曲作乐,运化经纶,精心栽培抚育这株水乡兰花。一时间,《浣纱记》争锋于前,《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风行于后,昆曲成为时代之盛乐,最后入主明清两代宫廷,成为“压倒三腔、独霸戏坛”200年的御用正声。昆山,因为诞生了昆曲这个世界上优美迷人的艺术,成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在此重要的庆祝时期承办纪念活动,情深谊长。“昆曲韵·故乡情”必将成为昆曲界的盛会,同时也将成为2011年度文化艺术界的一大亮点。

  据悉,参加昆曲入遗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专家,包括蜚声中外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林萃青、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南京大学昆曲教授俞为民、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秦等,届时他们都将出席“昆曲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昆曲“入遗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之作,《昆剧传世演出珍本全编》第一编已出版,也将在研讨会举行赠书仪式。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主任、教授洪惟助,是我国台湾一位热心昆曲的老学者。他应邀参加研讨会,高兴地说:“昆山和台湾一直有着很好的经济合作关系,昆山市在台湾口碑也非常好。双方也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如今能够到昆曲的故乡去研讨昆曲的发展,心里说不出有多么激动。这个庆典活动将对昆曲的保护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纪念活动而精心筹备的“昆曲保护与发展成果展”上,1000多平方米的园林式展厅被布置得古色古香,珍贵的史料、照片展示了10年来全国各大昆剧院团、各昆曲曲社及昆山市保护和传承昆曲的艰辛历程,以及取得的璀璨成果。国内七大专业院团和各曲社纷纷拿出自己珍藏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尤其是台湾曲社不怕路途遥远,从台湾传过来珍贵的昆曲剧照。

  昆山纪念活动的压轴戏是“昆曲名家经典剧目展演”,当晚,将汇聚全国昆曲名家,包括很多梅花奖得主:上昆的谷好好、浙昆的林为林、北昆的杨凤一和王振义、苏昆的王芳;还有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曹志威、由腾腾、罗艳、肖向平,以及昆山小梅花艺术团“小昆班”演员将同台演艺,表演拿手剧目。在昆山玉峰山下昆曲博物馆的古戏台上,将实景再现600年前的“昆曲韵”,抒怀昆曲人的“故乡情”,情景交融,有身临其境的观曲体验,真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昆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昆山市通过举办“‘昆曲韵·故乡情’中国昆曲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纪念活动”,就是要表明一种对文化的崇尚和重视:昆山不仅要成为经济重镇,更要成为文化强市。

                               葛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