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蔡武代表文化部向为现代戏创作做出不懈努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艺术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这次展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演汇集了不同艺术品种的32台优秀剧目,主题鲜明、题材广泛、视野宽阔、形式多样,涵盖了话剧、京剧、舞剧、地方戏等多个艺术品种。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以人为本,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歌颂了党的伟大征程和不朽功绩,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展现了现代戏创作的优秀成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成为“七一”期间首都文艺舞台的一大亮点。
蔡武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作出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实题材的创作是舞台艺术创作的难点,但难点一旦突破,就会成为激动人心的亮点。我们要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生产的引导,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倡导艺术院团建立“联系基层基地”,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真诚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的愿望,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创作更多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蔡武指出,要研究和把握艺术创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艺术表现方式方法,在强调艺术本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脚步,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真实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同时,组织艺术家下基层指导创作,对有基础、有潜力的剧目进行加工、修改、提高,力争多出好戏,真正使时代成为戏剧的主题,使人民群众成为戏剧作品表现、鉴赏和评判的主体。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推陈出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鼓励艺术家去自由创造和创新。有了这样的氛围和环境,相信艺术家们一定能够创作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主持座谈会。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王蕴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戏曲研究所所长王安奎、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培成、《中国戏剧》杂志主编赓续华等专家学者,秦腔《西京故事》编剧陈彦、陇剧《苦乐村官》编剧曹锐、话剧《生命档案》编剧肖力、话剧《大川之灵》编剧李亭、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话剧《生命档案》主演洪涛、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主演王红丽、蒲剧《山村母亲》主演景雪变、黄梅戏《李四光》主演张辉等先后在会上发言。
上一篇: 湘剧《李贞还乡》:展现共和国首位女将军风采 |
下一篇: 话剧《谁主沉浮》演出获盛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