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改革发展动态
第 40 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2月2日
※部委动态※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文件,对优化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支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制定若干具体政策。文件指出,工商部门将鼓励文化产业在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体现行业特点,允许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使用其原事业单位名称或者符合企业名称登记规定的其他名称;认真办理涉及文化企业的股权出质登记,为文化企业以股权作为担保进行贷款融资提供保障;积极引导、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通过实施商标战略发展壮大,提高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支持和鼓励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出资,促进文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支持、引导外向型文化企业、中介机构、文化培训机构发展,推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建立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加强文化产业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整理;加大力度保护文化企业的商标权、企业名称权、知名商品特有知识产权。(来源: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
※地方动态※
安徽确定2012年为“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拓展年”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了解到,针对文化体制改革后的新情况,安徽把2012年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拓展年”。重点引导已经转制的文化企业加快公司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评办法,探索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及跨部门、跨区划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模式;启动“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等优化工程,组建“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技术联盟”,实施皖版图书、优秀影视作品、特色演艺精品、徽派工艺品“海外推广计划”,打造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设立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省市县三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以及省级文化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启动安徽文化名家工程、青年文化英才支持计划、文化经管人才储备计划 ,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的生机和活力。(来源:光明日报1月31日讯)
陕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壮大产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陕西省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年底,陕西省全面完成市县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转制单位达到221家、涉及人员7712人,县级财政支付改制资金9138万元。省、市、县三级转制单位427家,涉及2.9万多人。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企业上市促进计划”,不断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目前,全省以国有重点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已初步形成,转制后文化企业集团职工收入普遍大幅增长。(来源:陕西日报2月1日讯)
辽宁部署今年文化工作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近日,辽宁省文化局长会议在沈阳召开,学习传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精神。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提出,2012年要具体抓好6项重点工作:全力抓好艺术精品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以“七个一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增强文化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调动全省力量,抓好十二运开、闭幕式大型节目的策划排演工作。(来源:中国文化报1月19日讯)
吉林将实施100个重点文化项目
2月1日,吉林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长春召开。吉林省省长王儒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吉林省实施100个重点文化项目。王儒林指出,要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的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歌舞演艺、广播电视、动漫与创意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商业街建设;依托吉林省旅游资源、科技教育等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文化衍生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着力把吉林歌舞、二人转、吉林影视等独特优势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吉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王儒林强调,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州)、县(市)文化行政管理主体整合,上半年完成文化广播出版部门组建。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已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2月2日讯)
※一家之言※
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
近日,《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与中央提出的“管资产管人管事管导向相结合”的要求相比,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管资产管人管事管导向多头决策使得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未充分到位,管理机关与资产运营单位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二是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当下资产产权与单位建制之间复杂的产权关系给文化资产监管带来挑战。三是国有文化资产分布有待调整优化。对此,文章指出,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应建立“管资产管人管事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组织框架,设立经政府授权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代表国家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文化资产行使出资人职责;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公益性、经营性不同的功能定位,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公益性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分类改革,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党委会组织机构、董事会组织机构,依法向企业派驻监事会等。(来源:北京日报1月31日讯)
※文化辞典※
重点扶持作品工程
“重点扶持作品工程”是中国作协推出精品的重要工程,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学精品工程项目。2004年启动以来,已扶持的重点作品共有611部,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据粗略统计,5年来,共有21部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部重点扶持作品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及提名奖,8部重点扶持作品获鲁迅文学奖,1部重点扶持作品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还有5部重点扶持作品成为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来源:光明日报近日整理)
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
主编:叶晓新 责任编辑:曹泳超 联系电话:59881411
上一篇: 改革发展动态第44期 |
下一篇: 改革发展动态第3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