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传播文明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06-08-25 10:25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6-08-25

   “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是由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各大高校联合主办,故宫博物院团委与各高校团委承办的,旨在将故宫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广大大学生朋友的系列活动。 此系列讲座结合青年人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以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故宫学”的提出为契机,将作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恢宏的明清宫殿建筑、庋藏的150万件珍贵文物与二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为中心,邀请故宫博物院专家以故宫学、文物知识专题讲座的形式,通过故宫博物院这一凝聚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精华的窗口,借助内容丰富的讲座、形式多样的展示手段,向年轻的大学生们介绍故宫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故宫博物院的古建、文物研究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向他们介绍承载着紫禁城600年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故宫博物院,以使其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每年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按春秋两季分别举办4次讲座,聘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给同学们讲述具有故宫文化特色的专业知识。讲座今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园中举办,让他们在充实传统文化知识之外,令他们能承担向外辐射中国文明的部分任务,也是为进一步实现、拓展博物馆的职能——宣传文化,推广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传播的一次活动。同时,希望通过与年轻人的交流、沟通,对故宫、故宫学的研究有所促进,有所补充。 4月8日、4月22日,分别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由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主讲“故宫与故宫学”,作为在两所高校的开题讲座。此次讲座,郑欣淼院长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紫禁城为焦点,借助播放Powerpoint的辅助手段,展示紫禁城与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的历史细节、文物典藏的铭心绝品以及故宫学的内涵与部分研究成果,令大学生们在全方位认知故宫的基础上关注故宫,感受故宫,理解故宫。

    针对很多人关心的北京和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在文物数量、价值上谁更占优势的问题,他认为,尽管同种类文物在数量上可以进行比较,但文物的市场价值不能等同于其文物价值,孰优孰劣无法简单量化。北京和台北的文物出自同源,从研究角度来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讲座的提问阶段,郑院长借着同学们的问题又扩展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古建修缮、门票减免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5月17日,故宫博物院明清史专家刘潞研究馆员在清华大学举办题为“紫禁城建筑与乾隆皇帝”的学术讲座,她从紫禁城依照《周礼》“前朝后寝”、阴阳五行学说而建讲起,又以宫内西北部乾隆皇帝的“潜龙邸”重华宫、养心殿及东部的宁寿宫区域为例,从政治因素、乾隆的个人经历、满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三个角度,阐释决策者的行为和思想对建筑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对乾隆一朝故宫建筑变化的研究,不但可以追溯宫廷建筑的原始理念,更可以找寻到今日故宫格局的线索,触摸建筑历史演变的脉络。该讲座适逢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的前夕,加之今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所以这场讲座对于引发青年人对博物馆的兴趣,弘扬中国博物馆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5月28日,故宫博物院古建专家周苏琴副研究馆员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题为“中国宫殿建筑之美——以紫禁城建筑为例”的学术讲座。她主要从紫禁城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宫殿建筑的结构功能与建筑艺术三个方面来阐述紫禁城的建筑艺术。她以三大殿区建筑为例,着重谈了“礼”对紫禁城建筑的制约和影响,并论述了从形制布局到细部装饰由于“礼”的规范所带来的建筑美。另外还对紫禁城建筑的吻兽、雀替、装修、彩画等构造与装饰相结合的构件做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并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细部特征来介绍宫殿建筑的结构美。 此系列讲座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形成座无虚席、听者如潮的场面,达到了故宫博物院在高校举办此类讲座,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宣传紫禁城的宏伟壮丽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目的。 至此,在北大、清华这两所全国知名大学中举办的系列讲座春季场告一段落。今年余下讲座将于秋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