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北京
北京
北京:以改革创新谋划“大京郊小城区”
发布时间:2019-03-11 09:02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03-11

  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把握首都“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乡村发展规律,重点谋划推动人才、土地、产业、治理、规划实施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规划》多处提及旅游,这既是北京出台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也是未来五年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引”。

  描绘“施工图”因地制宜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北京这个超大型城市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同样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十分重要。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要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理念,在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农民意愿等方面的基础上,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重点项目专项规划,健全规划落实评估制度。”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童说。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表示,规划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划可以全面了解和系统分析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实现本地居民、管理者、规划者、产业从业者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观点表达和发展思考碰撞,实现乡村地区资源与市场的对接、宣传与营销的对接、项目与功能的统筹,从而促进乡村区域的全面振兴。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先行,这是非常明确的思路。”奇创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事业部助理总经理王岩提到,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纲领与行动指南,是承接国家政策到实现战略落地的桥梁和纽带。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往往因为认知水平和角色定位的不同,导致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容易形成意见分歧,影响决策的有效推进,而《规划》通过专业系统的编制,整合多方需求和见解,能形成有效发展共识。

  《规划》提到,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综合考虑现状区位、村庄规模、服务功能、建设形态等因素,分类施策,稳中求进,支持不同的村庄发展模式,不搞一刀切。根据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规划》将乡村空间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三类地区,引导乡村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并明确分区域、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优化乡村空间和村庄布局,打造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超前发展。一些地区,往往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造成规划落实被‘打折’,从而导致规划效果与规划初心差之千里,不得不面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境地。”田童说。

  制造“兴奋点”注重农民受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田童提到,乡村产业振兴,不仅依赖农业主业兴,更需要农村百业旺。

  记者注意到,《规划》把“产业融合强农”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教育、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等产业,拓展土地使用功能。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功能,进一步规范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行为,鼓励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融合性产业。

  “相对于城市,乡村发展传统产业有一系列的产业落地劣势,但从旅游产业而言,恰恰成为优势。”王岩表示,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除此之外,还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创出新的附加价值。通过发展旅游,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

  “《规划》中最让我关注的措施是农民受益,包括增收和就业等方面。”王岩说,《规划》对农民增收和就业方面都有了指导部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规划任务的提出,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脱贫问题。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让百姓能够共享产业发展的实惠,有效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注重“落脚点”提交振兴答卷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星级民俗旅游村240个,星级民俗旅游户5588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741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多个村有组织地盘活闲置农宅,培育了一批精品民宿,带动集体和农民增收,京郊旅游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曾经管理无序、服务单一的传统农家乐,到如今标准统一、服务多样的精品乡村旅游,北京市正在打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局面。此次《规划》更是清晰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线。如何让乡村旅游的相关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这份《规划》里也有答案。

  《规划》提到,将在乡村环境整治、绿色有机农业整体品牌打造和乡村旅游品质提档升级上重点突破。未来将研究编制乡村公路路网、远郊区客运枢纽站建设等专项规划并推进实施。结合农村道路建设,完善乡村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特色骑行线路、绿色步道。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传统村落、民俗村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

  王岩建议,乡村旅游的相关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要在规划时想好战略层面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资金保障,即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结合;二是用地保障,即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三是组织保障,即既强调政府组织保障,也强调市场化的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畅通。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民俗民宿旅游规范发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完善京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为北京书写一份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打下坚实基础。(邢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