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重庆市立足“四个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15-04-14 10:59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4-14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着眼文化强市建设目标,按照城市文化建设“强身健体”、农村文化建设“固本强基”、城乡文化“互动共赢”的思路,坚持以重点带全局、以建设促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后,重庆高度重视,立足“四个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标准化、均等化,服务途径社会化、多元化,服务手段数字化、高效化,服务机制民主化、法治化,力争到2020年,建成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和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创新资源整合方式。一是系统内,充分发挥大部门优势,整合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资源,创新开展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建设“入户”、“入站”试点工作,实现全市IPTV电视全覆盖, “入户”到家庭,“入站”到各级馆、站、室,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工程、“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惠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一个平台多项内容。二是系统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的作用,由文化部门牵头,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二、创新内容提供模式。一是面向社会购买演出服务,在2014年全市5个区县试点基础上,2015年向全市所有区县推开,通过政府采购,分层级为基层送演出。计划市级每年为各区县(自治县)购买的演出服务原则上不低于10场,区县(自治县)每年为各乡镇(街道)购买的演出服务原则上不低于4场,乡镇(街道)每年为各村(社区)购买的演出服务原则上不低于4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物联网建设,在2014年8个区县试点基础上,2015年扩大到19个区县,2016年拓展到所有区县,搭建起全市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配送。三是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三、创新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对区县党委政府的考核机制。在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考核基础上,以效能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细化实化建设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实。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考评与委托第三方独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增强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三是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市和区县按比例分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落实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文化经济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四、创新传播载体平台。一是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西部行动为契机,以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为牵引,支持开展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领域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地面数字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快推进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来源:重庆市文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