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重庆市盘活资源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15-11-25 09:44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11-25

  重庆市早在2005年就将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法、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建设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历经十余年探索,目前已实现全覆盖,并基本建立起资源管理统一、使用统一的良性机制。2020年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面提档升级,服务效能明显改善。 

  一、硬件建设实现全覆盖。一是乡镇(街道)文化站实现全覆盖。该市于2006年起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2010年建成824个,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建设标准化的街道综合文化站,通过2年努力,到2012年建成186个。在推进综合文化站建设中,该市明确责任分工,实施主体为区县政府,各级文化部门负责制定规划、督促检查、指导业务,同时明确每年召开现场会,总结表彰,签订协议,落实任务,有力保障了工程进度。二是村(社区)文化室实现全覆盖。村文化室主要依托各级组织部门的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进行建设,从2005年起实施,到2010年建成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8318个,实现了全覆盖。社区文化室分2个层级推进建设,其中远郊区县主要依托各级民政部门的社区服务站配套建设,主城九区由当地文化部门自行建设,建筑面积均达100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市社区文化室已建成2721个,实现了全覆盖。  

  二、软件建设实现标准化。一是准确定位。该市依据文化站和文化室的主要职能开展内容建设。其中:依据文化站的书报刊借阅、文艺演出活动、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流动服务、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性职能,由各级文化部门配备图书、群文器材、共享工程设施、健身器材等资源;依据村文化室的图书借阅、组织群文活动、培训文艺骨干、加强农村文化中心户业务指导等职能,由各级文化部门负责群文器材、图书资源配送,各级体育部门负责健身器材配置。与此同时,该市还积极整合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宣传部的梦想课堂,文明办的道德讲堂,妇联的新家庭文化室、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团委的市民学校、青少年之家、微型青少年宫,科协的科普活动站(室)和科普画廊等公共文化资源,充实文化站、文化室内容,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制定标准。2010年,重庆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原市文化广电局、原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常规管理办法》,对文化站(室)涵盖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免费开放空间、服务项目和数量、服务时间等服务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明确,同时要求综合文化站每站必须配备3—5个编制,每个村(社区)需配备1名兼职人员,以提升其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三、模式探索实现新突破。该市在前期超前谋划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新的建设思路和措施,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明确总体建设思路。坚持统筹规划、查漏补缺、完善体系、强化管理、提高效能,重心向下,夯实基础,着力改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条件。二是做好统筹规划。在建设方式上,采取新建、划拨、购买、改扩建、整合资产、租用等形式建设,尤其要2000年以来实时变化的全市乡镇和行政村数量为依据,对原已建设后因拆并而闲置的文化站(室)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并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建设,恢复开放。同时,主要采取整合闲置中小学校、撤并乡镇政府闲置资产等进行建设。三是统一建设标准。实行“七个统一”,完善设备设施。即:统一设计一套特点鲜明、群众喜爱的标识;统一布置室内活动空间;统一配备图书报刊品种及数量,每个中心预计藏书2500册以上、报刊10种以上;统一建设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并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统一配建文体广场,同时配备文体活动器材和设施;统一设置文化服务信息宣传栏;统一实施免费开放。四是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文化行政部门牵头、街镇文化中心(站)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整合文化、宣传、党员远程教育、农技科普培训、农村电商平台、体育等系统资源,实现部门(街镇)协同建设、村居统一管理、中心开展综合服务的一体化机制。(来源:重庆市文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