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锐意进取、创新发展,“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渠道不断拓宽、内容不断丰富,取得突出成效。2009-2013年年均双向文化交流均在700批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
抓央地合作,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一是积极参与实施国家重要文化交流项目,提升文化“走出去”的广度与深度。2011-2013年共组派75批文艺团组参加文化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足迹遍布五大洲;广东艺术团在“意大利中国艺术节”、“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印度中国年”、“中欧文化对话年”等重大活动中大放光彩。二是稳步推进合作共建,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年度合作期间共派出9批184人次,以大团组结合小队伍、多批次的交流方式形成连续性效应,在当地掀起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
划重点区域,巩固周边国家交流。一是服务外交,增进双方情谊。如赴泰国参加中泰建交35周年庆典演出、泰国大城府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庆典演出,赴菲律宾、越南举办建交周年庆典文艺演出等。二是拓展渠道,提升广东国际文化形象。东莞市编演的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2011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上荣获最高奖项“DIMF特别大奖”,并作为闭幕式演出。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上,广东省向全球集中推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发展成果。
入主流社会,活跃欧美文化合作。一是整合资源,打造海外“广东文化周”品牌。与省委外宣办共同举办“北美广东文化周”,受到国外主流媒体的高度聚焦;赴乌克兰、白俄罗斯参加“广东周”活动,发挥政府搭台、经贸唱戏、文化推广的“组合拳”作用,成为广东省的亮丽名片。二是通力合作,走进欧美主流社会。2013年1月,粤港两地联排大型舞蹈诗《清明上河图》赴美加巡演,得到了文化部、我驻美国、加拿大使馆的表彰,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建合作机制,深化粤港澳文化融合。一是提升区域合作,粤港澳三地文化部门共同签订《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年)》、《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工作协议书》,在演艺节目和人才、文化资讯、文物博物、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方面建立交流合作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合作项目,粤港澳联合打造的现代舞《情书》巡演,“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巡回展等项目得到三地民众的强烈反响。三是建立示范点合作机制,广东省16个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与港澳开展的活动占省内总数一半以上,成为推动粤港澳民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有生力量。
推文化入岛,对台切入互动。一是以粤台两地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为切入点,增进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知。2010年,广东话剧院赴台演出以黄花岗烈士事迹为题材的话剧《与妻书》;广东省文化厅与省台办、省教育厅等7个单位在台共同举办“台湾·广东周”系列文化活动,“合作之旅,乡情之旅”的主题贯穿始终,台湾观众达5万多人次,参与学术交流和互动的专家学者逾千人。二是承接文化部重要对台项目,提升交流层面。2012年文化部、广东省政府、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在台北共同举办“两岸城市艺术节——广东城市文化周”大型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台北民众的热烈追捧。
促文化贸易,扩大文化产品影响。一是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广东省已成为国内游戏游艺及演艺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游戏游艺设备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辐射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二是加大走出国门的力度和步伐,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广东奥飞“动漫+玩具”的业务模式在韩国、中东沙特等5个国家成功推广;深圳华强的“方特欢乐世界”在伊朗伊斯法罕建成,在南非、乌克兰、韩国、卡塔尔、埃及等国家的输出项目也在推进中,开创了中国文化科技主题公园“走出去”的先河。(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