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广东“结对子”加强文化帮扶 “种文化”提升基层文化造血能力
发布时间:2014-05-15 10:47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5-15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厅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在全省范围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帮扶力度,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造血能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推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广场活动辅导示范点,促进基层文化服务常态化。2013年,省文化厅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建立广场活动辅导示范点139个,辅导点每月开展活动辅导、示范培训服务不少于1次,由省文化志愿者总队和各地文化志愿者分队组织志愿者定期前往辅导开展活动,同时各地文化馆组建辅导队伍,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在社区、广场、公园、街道等群众相对聚集的场所义务向广大群众辅导文化艺术。据统计,目前全省受益人数达10万人。

  二是建立流动图书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2003年,“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开始实施,将“流动服务”与“物流配送”两种服务理念结合,主要以粤东西北地区县图书馆为硬件依托,整合全省资源形成龙头带动和中心辐射的图书物流,建立信息虚拟物流的动态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现共在粤东西北基层和西藏、新疆、重庆等累计建设、援建了86个流动图书馆,其中依托欠发达地区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81个,累计接待读者4820万人次,阅览册数9236万册,咨询件数73万件,外借办证24万个,外借册次656万册。

  三是建立“同饮一江水”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同饮一江水”2013广东农民工歌唱大赛源自于东莞塘厦,该活动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共举办400余场次,直接受惠群众达200多万人次。通过“同饮一江水”品牌活动,带动全省各地积极举办比赛,为广东农民工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提升的平台,组织国内知名的音乐制作公司现场签约获奖歌手,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鼓励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群文活动负责人到东莞现场观摩比赛的组织、开展,不断增强举办大型活动的能力,提高广东省群众文化水平。

  四是建立常规帮扶机制,提高民办博物馆自我造血功能。民办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3年肇庆市博物馆与端砚艺人程泗纪念馆、肇庆裹蒸民俗博物馆签订了帮扶协议。在协助撰写陈展大纲、征集展品、指导馆舍硬件建设、义务培训讲解员、多渠道宣传推广、加强粤港澳台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扶持,肇庆市博物馆定期为梁焕明端砚艺术博物馆讲解员提供无偿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并组织市内民办博物馆赴市外进行专业培训与交流等。

  五是建立文化特色基地,开创文化服务新局面。省内陆续成立了中山市异地务工人员子弟艺术培训示范基地、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广东省群众粤曲工作示范基地、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客家山歌传习基地等多个基地,依托地方文化部门和基地,整合有关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指导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带动全省群众文化的发展。(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