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珠海首部原创歌剧《唐家湾侨批》亮相
发布时间:2022-07-05 10: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7-05

  7月3日晚,民族歌剧《唐家湾侨批》在珠海大剧院亮相。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及“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唐家湾侨批》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珠海歌舞团演出,集聚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邓一江,指挥朱曼、樊洁,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助阵。


  在福建方言、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中,“信”念作“批”,潮汕、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方式,自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历经一百多年才彻底消失。

  《唐家湾侨批》以一封侨批为核心,设置了以梁董氏为主人公的四口之家——丈夫梁诚如、婆婆李母和女儿彩云,展现了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故事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串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卧病榻的婆母、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等人物故事,展示了苦难岁月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大爱。

  “一封侨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这个‘支点’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与今生来世。”为了拉近观众与这段历史的距离,王勇认为,“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达,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从而让‘侨批’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陈列品,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让故事更具人性的温度。”

  在音乐表达上,整部歌剧风格深沉、厚重,以广东音乐作为基调,有浓厚的岭南音乐特点。孟卫东介绍,在雄厚的交响乐中加入极具广东特色的音调,这是对戏剧氛围渲染得直观表达,是唤醒剧中人物对于“乡音”的思念与情愫,也是“爱国爱乡、信守承诺”侨批精神的重要体现。


  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孟卫东还为每个人物赋予了不同的音乐性格。“比如说,唐有信——仗义且执着,他的音乐是刚劲、浓烈的;梁董氏——悲苦又无奈,她的音乐是伤感、哀婉的。其他角色亦有不同的处理。”孟卫东说。

  在舞台呈现上,该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以大海为主要空间形象,创造了大气、诗意的空间。虚与实的场景设置、物理距离与心理时空的交错并置,带给观众更强的冲击。

  “每一封侨批里面都是一幕悲欢离合的咏叹,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为了演好这部戏,梁董氏扮演者吕薇去年多次到广东采风,专门前往多个侨批博物馆,深度了解侨批的缘由、背景、历史以及它对当时华侨生活的影响力,“最困难的还包括刻画人物角色上,这是一个底层人物,像我们平时翘兰花指、迈小碎步这种细节习惯就不够贴人物,要用更粗犷的方式去演绎。”吕薇介绍说,排练中大家一直在一遍又一遍的抠这些细节,力争表演上做到精益求精。


图/朱习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高品质的演出效果也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点赞。特地带了读高中的女儿一起来看的陈女士说,“在彩云母女分别的时候,我和她都数次落泪,被动情的表演深深打动。120分钟的演出,让我们在旋律和唱词中走进了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岁月的温度、民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