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落实年”具体要求,采取定期督办、通报督促、重点工作挂图作战等措施,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起草印发了部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印发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节庆活动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起草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正式上报省政府,待省领导审签后印发实施。起草的《甘肃省展会活动管理实施细则》,正在抓紧会签。
二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在抓好“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承担任务的同时,先后派相关人员多次赴文化部各司局汇报协调支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 6月份,文化部专门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讨论支持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了支持甘肃的《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待部党组会议通过后可印发实施。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文化部对筹备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给予了充分指导,并同意作为主办单位之一。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设施设备逐步完善。为29个贫困县配送了流动图书车,实现了全省58个贫困县流动图书车配送全覆盖。下达“乡村舞台”建设专项经费4661.5万元,上半年建成“乡村舞台”1812个,已经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60.4%。截至目前共建成“乡村舞台”8437个,占全省行政村的52.7%。为20个边疆乡镇基层服务点、80个边疆数字文化服务点和5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备了设施设备,实现了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全覆盖。
四是着力开展舞台艺术创排。多次召开创作选题论证会,向社会发出公告,广泛征集戏剧创作项目。加大已有剧目的修改提高,话剧《天下第一桥》、歌剧《貂蝉》、秦剧《大秦文公》、《大河情》、陇剧《庆阳八年王维舟》等多部剧目正在进一步打磨提升,积极向“五个一”工程奖冲刺。“百姓文化广场”、“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有力有序。
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力推进。嘉峪关关城保护、拉卜楞寺、郎木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展顺利,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效果明显。“历史再现”工程完成了顶层设计,召开了第一次推进会,计划今年将建成各类博物馆130个,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启动了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审工作,各类非遗保护展示活动有序开展。
六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向文化部报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2个、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9个,8个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已经文化部审定,3个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入选2015年度国家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249家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确定为互联网转型升级试点,占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总数的14%;建立了甘肃省与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对口协作交流机制。
七是加快甘肃文化走出去步伐。出色完成了南亚三国“欢乐春节”、希腊丝绸之路影像展及赴新加坡、韩国等展演任务,先后得到了国家部委、驻外使馆和文化部的多次赞誉,也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剧组进行了表彰奖励。在香港成功举办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向甘肃第十届交流员研习班的国外人士推介了甘肃文化,有效提升了甘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八是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落实年”要求,实行重点工作挂图作业、任务分解、台账管理。分片分批对乡镇文化专干、“乡村舞台”业务骨干、“三区”文化工作者进行了集中培训。研究制定了文化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措施办法,扎实做好文化系统双联工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按照省委第五巡视组反馈意见、省委对省文化厅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深入细致组织问题整改,自觉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为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开创甘肃文化跨越发展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着力抓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对华创区战略定位的认识,把华创区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战略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积极对接《文化部支持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逐项逐条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板块任务,继续实施“乡村舞台”、“历史再现”等重点工程建设。
二要着力抓好两个《实施意见》和一个《条例》的贯彻落实。充分认识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重大意义,适时组织学习培训解读政策,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指导市州尽快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落实措施和实施标准。全面严格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解读辅导《条例》,组织集中培训,开展研讨交流,切实把《条例》规定贯穿到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过程、各方面。
三要着力抓好“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十三五”规划编制,作为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重要机遇,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人力物力保障,配齐工作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文化建设。要重质量效益,加强上下沟通、左右联通、内外畅通,共同抓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要着力抓好其他重点任务的统筹推进。扎实推进“乡村舞台”建设和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抓好舞台剧目的创作与打磨,完成艺术创作基地建设任务,深入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活动。下大力解决省直艺术院团体制改革遗留问题,积极稳妥抓好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工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要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省委“工作落实年”部署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来源:甘肃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