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甘肃省积极谋划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通过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拓展更多合作领域,不断巩固扩大合作成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行稳致远。
一是加强祖业保护,促进文化永续传承。用好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甘肃省敦煌学、古丝绸之路和中亚西亚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共同实施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丝绸之路文物联展,让丝路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贡献。要积极与沿线国家在考古研究、文物修复、文物展览、人员培训、博物馆交流、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维护共同精神财富,增进文化亲近感。依托甘肃省在古遗址保护与壁画修复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与丝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加大在文物修复、艺术人才培训、文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加快甘肃特色文艺精品走出去步伐。
二是夯实合作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甘肃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进一步挖掘甘肃省的地缘、人缘和文缘优势,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领域的合作,加强与丝路沿线文化艺术团体、文博机构、知名文化人士的交流,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与海外中国文化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合作关系,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和相关文化企业开展友好交往和互惠合作,吸收和引进丝路沿线优秀文化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突出甘肃省敦煌学、古丝绸之路和中亚西亚研究特色,提升文化贸易产品的价值内涵与品味。从改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环境、强化文化贸易公共服务、提升贸易规模效益等方面入手,夯实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融合发展、协调共进。
三是拓宽合作渠道,打造交流品牌。依托双边、多边、区域、国际等人文合作,以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平台,创建敦煌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扩大对中亚西亚及中东欧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与中亚西亚、中东欧进行合作。综合运用国家(文化)年、文化(艺术)节、展(博)览会、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重要活动及国外各类文化和贸易综合平台,培育和壮大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品牌、阵地平台,不断拓展文化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实施好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国家级文化艺术精品剧目西进工程。每年在中亚西亚国家举办一次“甘肃文化旅游周”活动,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甘肃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互动性、娱乐性、体验性。创新内容表达的方式方法,转换话语体系,突出甘肃故事国际表达。
四是深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积极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文化旅游合作,提高甘肃文化向西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打造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要围绕打响敦煌文博会这一“国字号”大品牌,加强内容策划与设计,做到“中国风”和“国际范”的有机整合。积极探寻“文化+”发展的路径和空间,构建论、展、演、创、贸、游六位一体“大文博”,使各项文化活动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会议论坛要突出“深”,邀请中外政要和专家学者从容论道、交流思想,为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文化展览要突出“精”,追寻和梳理“一带一路”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悠久的文化积淀。文艺演出要突出“美”,抒发各国人民对丝路复兴的真挚情怀。文化创意要突出“新”,增强文化创造活力,融合多民族文化,利用不同载体推动文化的再造与创新。文化贸易要突出“活”,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合作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文化旅游要突出“融”,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结合点,形成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发文化旅游的联动优势。(来源:甘肃省文化厅)
上一篇: 甘肃省文化厅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
下一篇: 甘肃省文化厅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