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30日晚,甘肃黄河剧院内清风徐徐、诗韵流淌。由甘肃省文旅厅、省文联联合主办,甘肃省文化馆、省朗诵协会、省诗词学会承办,甘肃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指导的“清风陇原·廉洁颂歌”诗歌朗诵会献礼党的104岁生日,近千名党员干部和市民在铿锵诗行中感悟清廉力量,于艺术沉浸中厚植廉洁基因。
朗诵会以《爱莲说》开篇,水袖翩跹的群舞中,朗诵者清越的声线勾勒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随着汉简纹路的灯光在舞台蔓延,诗歌《简牍里的陇原清风》带观众穿越时空,两千年前陇原大地的清廉基因在声光中苏醒。最动人的是革命篇章的沉浸式呈现:方志敏《清贫》情景剧中,烈士狱中独白与国民党士兵搜身场景的双时空对话,让“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宣言震彻心扉;《一把铜勺》里含泪的朗诵,将周恩来用铜勺抵药费的往事化作“民心秤上永不差分毫”的时代回响。当焦裕禄退还戏票的故事被搬上舞台,观众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由九州小学朗诵社团的孩子们倾情演绎的《陇原家风不染尘》,宛如一股清泉,涤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清澈的童声,勾勒出陇原大地上廉洁家风的传承画卷。
整场演出突破传统朗诵形式,以“讲述人串联”的创新架构,通过三大板块铺展廉洁文化脉络:“香远益清”板块以古琴伴奏的《青天谣》《清莲颂》等诗词联诵,展现包拯、海瑞等历史清官的铮铮风骨;“清风高节”板块借南梁革命故事与《守住清廉》的深情演唱,诠释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清风永驻”板块中《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浑厚朗诵与《此木生芳永不息》的时空对话,致敬新时代陇原楷模。多媒体舞美将简牍、红旗、焦桐等意象凝成流动的视觉诗篇,让廉洁文化可触可感。通过“传统+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创新,让廉洁文化从古籍简牍中“活”起来,在革命往事中“燃”起来,于时代新篇中“亮”起来。
“清风陇原·廉洁颂歌”诗歌征集朗诵活动自4月下旬启动以来,征集诗歌200余篇,网络投票超50万人次。朗诵会通过微游甘肃、视听甘肃、视听甘肃客户端、甘肃省公共文化云、甘肃省文化馆视频号等服务平台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