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鸣沙山下迎来长长的驼队,清脆的驼铃声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打破了沙漠的寂静。莫高窟前,预约参观的队伍早已拐过好几道弯,游客们戴着讲解耳机,仰望着千年彩塑与壁画,眼神里尽是惊叹。在甘肃省敦煌市,近期依旧游人如织。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敦煌市累计接待游客2013.1万人次,同比增长15.87%;旅游花费186.22亿元,同比增长30.27%。在持续推进消费场景焕新、消费环境提质、旅游体验升级方面,敦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场景 点燃消费热情
“今年七夕,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推出的抖音落日合唱派对中,全新升级的‘无人机+焰火’组合亮相,以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呈现出‘七彩祥云’‘粉色樱花海’‘心花怒放’‘蓝莲花’等画面,将敦煌文化元素与数字艺术表演巧妙结合,带给游客一场科技与自然之美交融的视听盛宴。”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庆介绍。
“现场的很多‘80后’‘90后’游客都很感动,合唱派对的曲子像是我们回不去的青春。夜幕降临后,创意烟花点亮夜空,实在太美了。”青海游客王女士说。
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拓展消费场景,敦煌推动景区从单一观光功能向复合体验转变。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万人星空演唱会”、无人机表演、沙漠灯光秀等夜间项目让传统景点在夜晚焕发全新魅力,更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文创消费的显著提升。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敦煌元宇宙”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全年开放,以数字化方式充分展现敦煌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画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敦煌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把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全面推进“莫高窟窟内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虚拟体验、“云游敦煌”等项目,“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已面向全球开放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和6500余份藏经洞文献,游客可以在线上“漫游”洞窟,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与二次传播。
2024年,敦煌市的《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乐动敦煌》四台驻场演出年演出超过2000场,吸引受众110万人次以上,成为许多游客的“必打卡”项目。
此外,敦煌夜市、敦煌书局、上元市集等文化街区,以及“乐舞飞天”“沙海灵驼”等系列6000余款文创产品,共同构建起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
优化环境 提升城市魅力
走在敦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艺术元素融入城市生活,当地建有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五大特色路灯,使用了绘有莲花、藻井图案的城市文化砖。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面,敦煌打造了“一路一灯、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城市特色文化长廊和汉唐风貌景致,彰显了城市文化魅力。
近期,在敦煌夜市,“敦煌净界”智慧文化卫生间火了起来。该卫生间由近30年楼龄的“八景楼”改造而成,外立面采用超白玻璃幕墙,与邻近的沙州楼形成“古今对话”。
“敦煌净界”智慧文化卫生间设计理念新颖,一层为“莫高至善”主题,二层为“雅丹秘境”主题,营造出相应的空间意境。在600平方米的空间内,母婴群体专享空间、亲子空间、行李寄存柜及文化展陈应有尽有,以“文化传播+智慧体验”满足多元需求。
“‘敦煌净界’智慧文化卫生间从8月16日开始运营以来,每日接待量在8800人次左右。”敦煌文旅沙州夜市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崔旭芮说。
交通网络的完善也是优化消费环境的基础。目前,敦煌国际航空港已开通33条航线,通达国内外多座城市,“航空+旅游”模式为远程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更拓展了国际客源市场。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程磊介绍,近年来,敦煌还建成东驿、碧玥等高端民宿,引进福朋喜来登、敢曼万达文华等品牌酒店,形成了多元化住宿体系。目前,全市床位数已超过7.8万张,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
此外,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因毗邻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敦煌市月牙泉镇月牙泉村的农户吃上了“旅游饭”,村里依托景区驮运、农家客栈、旅游服务等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丰富体验 讲好敦煌故事
近期,在敦煌阳关玉门关旅游区,来自上海的中学生研学团正在体验研学课程。景区打造了“同走阳关道 呼吸汉唐风”大型实景体验活动,游客可身着汉唐服饰,参与“都尉迎宾”“通关文牒办理”等沉浸式演艺,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历史知识,深度感受古代出关仪式的独特魅力。
为积极推进敦煌阳关玉门关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敦煌以诗词长廊为文化脉络,串联起阳关、玉门关两大千年遗址区,不断丰富旅游区文旅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形成“两关一廊”空间格局。
“我们创新设置了阳关玉门关诗词长廊,设置了盛世飞天、大漠驼铃雕塑等打卡点,推出了‘都尉迎宾’‘胡商驼队’等沉浸式演艺,游客可持仿制汉简通关文牒,体验汉唐出关仪式,沉浸感受戍边将士的西行仪式。”敦煌市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魏东介绍,“我们还引入智慧化数字体验项目,打造‘玉门雄关,智启千年’的雄伟场面,用智慧化数字体验为古老关隘注入科技活力。游客可借助AR全景导览眼镜,身临其境感受‘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茫意境,极大地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互动性,增加了知识深度,使千年名关焕发出智慧旅游新魅力。”
据了解,目前,敦煌还打造了“敦煌文化研学季”品牌,推出特色研学线路,建成研学基地16家。
此外,为破解景点相对分散、“旅长游短”难题,甘肃省出台措施,以敦煌为圆心,构建串联河西走廊秀丽山川、人文遗迹,整合文旅经贸资源的“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敦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伟介绍,敦煌将持续围绕“人类敦煌·心向往之”品牌打造,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继续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努力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