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贵州
贵州
“黄小西”助力贵州文旅“破圈”
发布时间:2025-05-26 09: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5-05-26

  从民族团结大巡游的欢声笑语到音乐节现场的冲霄呐喊,从全民参与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到“四大文化工程”的战略蓝图,这个5月,贵州以文化为笔,绘出一幅强省富民的时代画卷。这一系列活动的背后,既是贵州对“文化千岛”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其文化强省战略的生动实践。

  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是贵州鲜明的底色。5月18日举办的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集结26个方阵3600名参与者,通过巡游形式,将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共享转变,活动现场成为“流动的文化博物馆”。安顺地戏生动演绎活态传承,侗族大歌与苗族银饰掀起“村T”时尚风暴,毕节撮泰吉、滚山珠、铃铛舞彰显“乌蒙图腾”,广东英歌舞的加入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与此同时,民族大联欢歌舞夜以“day歌night舞,把爱留下来”为主题,通过“K歌擂台赛”“万人Disco”“篝火晚会”等互动环节,让市民从旁观者变为文化共创者。活动将民族歌舞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机车巡游与篝火晚会碰撞,既吸引年轻人,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贵州文旅的“破圈”,离不开对文化IP的前瞻性布局。由央视频、央视娱乐传媒、茅台文旅共同推出的“黄小西”T2音乐与艺术节,以贵州三大标志性景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为灵感,通过虚拟导游“黄小西”串联音乐、艺术、非遗与环保等主题,开创“文旅+科技+潮流”的新生态。

  活动现场,明星演出吸引大批观众,借助全息投影与增强现实技术,观众还可以与虚拟导游互动。这种虚实结合的体验不仅强化了贵州文旅的科技感,更通过“每10张票捐1棵树苗”的绿色行动,赋予文化活动以社会价值。

  此外,“村超”“村BA”等“村”字号IP的持续升温,以及“黄小西”数字代言人的推出,标志着贵州正从地标旅游向IP驱动转型。贵州通过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四大文化工程”,系统性打造文化品牌矩阵,创作、推出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等剧目、侗族大歌电影配乐、屯堡“活态博物馆”等,形成“文化+”产业链,既保留文化根脉,又通过市场化运作释放经济价值。

  2025年贵州全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以“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定位,通过“艺起玩”艺术集市体验、“艺术浇灌实验室”及“民族文化大课堂”等活动,促进本地艺术家、文化创作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普惠+精准”的服务模式,体现了贵州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深度探索。

  贵州的文化强省建设,不仅停留在活动层面,更着眼于长效机制。通过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文旅深度融合等路径,贵州正构建“保护—创新—运用”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屯堡历史场景,开发阳明文化研学路线,推动苗绣产业与时尚设计结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

  文化强省建设需以系统性思维整合资源,以创新手段激活传统,以全民共享凝聚共识。正如“黄小西”IP所象征的,贵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文化基因注入时代脉搏,通过全民参与的活动增强文化认同,以科技与IP创新打开文化传播的边界。(王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文旅资源亮相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