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贵州
贵州
文化出海,贵州被世界看见
发布时间:2025-07-09 09: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5-07-09

  当侗族大歌的奇幻空灵旋律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惊艳响起,当上百件纹样繁复精妙的苗绣珍品闪耀米兰时装周,当“阳明·问道十二境”的文化符号及游学线路在互联网上引发热烈反响……一幅瑰丽磅礴的贵州文化画卷,正在向世界徐徐展开。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以此为引领,深挖革命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艺术从本土迈向全球。全省文艺工作者深扎沃土,创作出《多彩贵州风》《大国酒魂》《肩上芭蕾·彩羽》等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更成为叩响世界艺术大门的闪亮名片。

  从“文化输出”到“文化驻场” 

  在文化出海中,贵州的脚步愈发稳健,不仅“走出去”,还要“留下来”。

  侗族大歌、苗族古歌、屯堡地戏等非遗在山水之间的原生态传承之外,还以国际化视野走向世界舞台。2024年以来,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组织的艺术团已赴近2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70场,从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到加拿大温哥华时装秀,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莫斯科阿卡贝拉国际音乐节,贵州文化的每一次亮相都引发热烈反响。侗族大歌传承人与法国艺术家尚·马龙合作共创,民族音乐与西方编曲技术相结合,以旋律架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村T”时装秀以苗绣、蜡染为灵感,将少数民族审美注入现代时尚,全网话题播放量突破120亿,成为感知中国文化的流量密码。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正从“文化输出”向“文化驻场”转型。张艺谋为澳门回归25周年打造的驻场秀《澳门2049》中,苗族古歌被演绎为《苗歌·空灵》,在科技化舞台上呈现民族文化的精粹。同时,《澳门2049》团队与贵州民族大学、黔东南州歌舞团合作,定向培养民族艺术人才,探索非遗IP商业化路径,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动能。

  既“吸睛”又“吸金” 

  在文化精品创作领域,贵州坚持“守正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

  《夫妻观灯》《屯堡观新》《乌江船号》等节目,将花灯戏、地戏、杂技等非遗元素融入舞台叙事,通过数字化舞美与沉浸式体验,展现贵州文化的厚重与灵动。《肩上芭蕾·彩羽》以苗族银饰为灵感设计服饰,结合高难度杂技动作,成为多国多地巡演中的“吸睛利器”;《民族歌曲串烧》通过多民族语言合唱,展现贵州“文化千岛”的多元共生格局。

  原创舞台艺术的国际化巡演也屡创佳绩。大型杂技剧《大国酒魂》以茅台镇酿酒文化为魂,通过“歌舞+杂技”跨界表达,将白酒历史与民俗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体验。该剧自2024年首演以来,已赴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巡演,今年11月将亮相德国科隆市帐篷剧院圣诞新年演出季。《多彩贵州风》作为文化出海的标志性项目,19年来演出5500余场,足迹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贵州文化的“常青树”。

  “两条腿”走路,扩大“朋友圈” 

  贵州文化出海的成效已超越艺术范畴。《多彩贵州风》《大国酒魂》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村T”获“全球华人非遗文化传播奖”,侗族大歌在莫斯科阿卡贝拉国际音乐节上引起“中国热”;在文化认同层面,贵州通过《澳门2049》等合作项目,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如今,贵州正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展现人文风情与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拓宽国际文化交流渠道,培育文化IP,完善商业模式,扩大“朋友圈”,通过歌舞、戏剧、影视等形式呈现绿水青山、人文风情与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多彩贵州新形象。

  从深山苗寨到世界舞台,从传统技艺到现代产业,贵州以文化为笔,正在书写一曲跨越时空的文明交响。这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缩影。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让旅游痛点变服务通点